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后牙齿有缝?刚做完出现缝隙怎么办?

种植牙后牙齿之间出现缝隙(无论是种植牙与旁边的自然牙之间,还是种植牙本身与牙冠之间),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原因可能多种多样,有些是暂时性的,有些则需要及时处理。

种植牙后牙齿有缝?刚做完出现缝隙怎么办?-图1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和应对建议:

🦷 一、常见原因分析

  1. 种植体位置偏差:

    • 在手术过程中,如果种植体植入的位置(角度、深度、位置)与理想位置有轻微偏差,可能导致最终安装的牙冠与邻牙(自然牙或其他种植牙)之间出现缝隙。
    • 影响: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当偏差较大时。
  2. 邻牙(自然牙)移动:

    • 缺牙区长期缺失: 在种植前,缺牙区旁边的牙齿(尤其是对颌牙)可能会向缺牙区倾斜、伸长或移位,即使进行了种植,这些牙齿也可能在恢复期或之后继续缓慢移动,导致与种植牙之间出现缝隙。
    • 牙周问题: 如果旁边的自然牙患有牙周炎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牙齿可能松动、移位,导致缝隙出现或扩大。
    • 正畸治疗: 如果在种植后进行了正畸治疗,邻牙移动是预期结果,但也可能导致缝隙变化。
  3. 牙冠制作或安装问题:

    • 牙冠制作误差: 牙冠(通常是全瓷冠)在技工室制作过程中,如果取模不准确、设计不当或加工有误差,可能导致牙冠的形态、大小或位置与邻牙不匹配,出现缝隙。
    • 牙冠边缘不密合: 牙冠与种植体基台(或天然牙桩)的连接处(边缘)如果封闭不严密,可能看起来像缝隙,或者容易藏食物,刺激牙龈,导致牙龈退缩后缝隙更明显。
    • 咬合干扰: 如果种植牙的咬合关系调整不当,过高或存在干扰,可能导致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受力不均,引起骨吸收,最终导致种植体下沉或牙龈退缩,出现缝隙。
  4. 种植体周围炎:

    • 这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口腔清洁不当等原因,导致种植体周围组织(牙龈和牙槽骨)发生炎症和感染。
    • 影响: 炎症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萎缩,牙槽骨吸收,骨吸收后,种植体周围的软硬组织高度下降,使得种植牙与邻牙之间出现或扩大缝隙,甚至可能导致种植体松动。
  5. 牙龈退缩:

    • 除了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牙龈退缩也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 手术创伤: 种植手术本身可能对牙龈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
      • 牙冠边缘位置过深: 如果牙冠的边缘被制作得过于靠近牙槽嵴顶(龈下过深),可能刺激牙龈,导致其退缩。
      • 薄生物型牙龈: 有些患者牙龈组织天生较薄,更容易发生退缩。
      • 不恰当的刷牙方式: 用力过猛或使用硬毛牙刷可能刺激牙龈。
    • 影响: 牙龈退缩后,原本被牙龈覆盖的种植体颈部或牙冠边缘暴露出来,看起来就像在牙齿之间或牙齿表面出现了缝隙。
  6. 自然的老化与生理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牙龈组织本身会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退缩,可能导致缝隙看起来更明显。

  7. 其他原因:

    • 邻牙修复体问题: 如果旁边的自然牙本身就有桩核冠或其他修复体,且修复体边缘不密合或松动,也可能影响与种植牙之间的缝隙。
    • 骨愈合问题: 极少数情况下,种植体周围骨愈合不良或发生骨改建异常,也可能影响最终位置和缝隙。

📍 二、应对措施和就医建议

无论缝隙大小或出现时间长短,最关键的第一步是:及时复诊,由你的种植医生进行检查评估。

  1. 立即预约种植医生:

    不要自行判断或等待,医生需要通过临床检查(探诊、叩诊、松动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根尖片、曲面断层片,必要时CBCT)来确定缝隙的具体原因和严重程度。

  2. 医生会评估什么?

    • 缝隙的位置、大小、形态: 是在邻接处?在牙龈缘?缝隙是否在扩大?
    • 牙龈状况: 是否红肿、出血、退缩、有瘘管?
    • 咬合关系: 种植牙是否有早接触、干扰?咬合力是否均匀?
    • 邻牙状况: 邻牙是否松动、有无牙周问题、有无修复体问题?
    • 种植体状况: 种植体有无松动?周围骨高度(通过X光片评估)?
    • 牙冠状况: 边缘密合度?形态是否合适?有无破损?
  3. 根据原因制定治疗方案:

    • 位置偏差/牙冠问题:
      • 调磨牙冠: 如果缝隙很小且不影响功能美观,医生可能尝试精细调磨牙冠边缘或邻接面。
      • 重做牙冠: 如果是牙冠制作误差或边缘不密合导致,通常需要取模重新制作牙冠。
      • 修复邻牙: 如果邻牙是导致缝隙的原因(如移位、牙周问题),需要先治疗邻牙(牙周治疗、正畸、修复邻牙)。
    • 邻牙移动:
      • 正畸治疗: 可能需要通过正畸排齐牙齿,关闭缝隙或调整位置。
      • 修复邻牙: 如果邻牙移位严重,可能需要做牙冠或桥来固定其位置。
    • 种植体周围炎:
      • 专业洁治(刮治): 需要进行种植体专业的机械清创和抗菌治疗(可能包括激光、冲洗等)。
      • 手术翻瓣清创: 如果炎症严重,骨缺损明显,可能需要手术翻开牙龈,彻底清创并引导骨再生。
      • 抗生素辅助: 根据情况可能需要全身或局部使用抗生素。
      • 加强口腔卫生指导: 这是治疗成功和长期维持的关键。
    • 牙龈退缩:
      • 观察: 如果退缩轻微且稳定,无美观或功能问题,可定期观察。
      • 牙周手术: 如果退缩明显影响美观或导致牙根敏感,可考虑进行牙周手术(如结缔组织移植、游离龈移植等)来增加牙龈组织覆盖,改善美观。
    • 咬合问题:
      • 调颌: 精细调整咬合高点,消除干扰。
      • 重做牙冠: 如果调磨无法解决或需要重建咬合,需重做牙冠。

📌 三、重要提醒

  • 不要忽视缝隙: 小缝隙可能藏匿食物残渣,刺激牙龈,导致炎症,发展成种植体周围炎等严重问题。
  • 口腔卫生至关重要: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缝隙,良好的口腔卫生都是维护种植牙长期成功的基础,务必使用牙线(牙缝刷)、冲牙器、软毛牙刷等工具,彻底清洁种植牙及其周围区域。
  • 定期复查: 种植牙后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通常每半年到一年一次),以便医生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 沟通是关键: 向医生详细描述缝隙出现的时间、变化情况、有无不适(如疼痛、出血、异味、食物嵌塞等),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

种植牙后出现缝隙,首要且必须的行动是尽快联系你的种植医生进行检查诊断。 只有明确原因,才能采取最合适的治疗措施,避免问题恶化,保障种植牙的长期健康、功能和美观,拖延处理可能会导致更复杂的治疗和更高的费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