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2025牙齿对刃矫正最佳办法是?

牙齿“对刃”在正畸学中通常指的是深覆合深覆盖,这两种情况都需要专业的正畸矫正,具体方法取决于错颌的类型、严重程度、年龄、个人需求以及口腔健康状况。

2025牙齿对刃矫正最佳办法是?-图1

以下是针对这两种“对刃”情况的常见矫正方法:

深覆合(Upper Anterior Crossbite / Deep Bite)

  • 定义: 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牙冠唇面超过1/3,甚至咬在下前牙唇侧牙龈上。
  • 矫正目标: 压低上前牙,伸长下前牙,打开咬合,建立正常的覆合覆盖关系。

常用矫正方法

  1. 固定矫治器(托槽矫正):

    • 方法: 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在上下牙面上粘贴托槽(金属、陶瓷或透明),利用弓丝和橡皮筋施加力量。
    • 技术:
      • 压低上前牙: 使用高弹性的镍钛丝、摇椅形弓丝、多用途弓丝或专门的压低辅弓(如TMA辅弓、J钩)。
      • 伸长下前牙: 使用垂直向打开咬合的弓丝(如摇椅形弓丝),配合下颌前牙区的垂直牵引。
      • 颌间牵引: 使用橡皮筋进行垂直牵引或II类/III类牵引,帮助调整咬合关系。
      • 支抗控制: 使用种植钉(微种植钉)、腭杆、舌弓等加强支抗,防止后牙伸长或前牙移动不足。
    • 优点: 精确控制牙齿三维移动,效果显著,适应各种复杂情况。
    • 缺点: 需要专业医生操作,口腔卫生要求高,可能影响美观(金属托槽)。
  2. 功能性矫治器:

    • 适用人群: 主要用于生长发育期(儿童及青少年)的深覆合,尤其是伴有下颌后缩(深覆盖)的情况。
    • 常见类型:
      • Twin Block: 上下颌分别戴一个咬合垫,引导下颌前伸并打开咬合,刺激下颌骨生长,压低上前牙。
      • Activator: 通过上下牙的咬合接触引导下颌位置,并产生肌肉力量矫治深覆合和深覆盖。
      • Frankel矫治器: 利用唇颊侧的盾引导牙齿和颌骨向正常位置生长。
    • 优点: 利用生长发育潜力,效果显著,有时可减少后续固定矫治的难度和时间。
    • 缺点: 需要患者高度配合(全天佩戴),主要适用于生长发育期儿童,对成人效果有限。
  3. 活动矫治器:

    • 方法: 可摘戴的矫治器,常带有合垫、唇弓、曲簧等装置。
    • 适用: 简单的深覆合,或作为固定矫治的辅助,合垫可以打开咬合,压低上前牙。
    • 优点: 可自行摘戴,便于清洁。
    • 缺点: 控制力相对较弱,效果不如固定矫治器稳定,依赖患者配合。
  4. 隐形矫治:

    • 方法: 使用一系列透明、可摘戴的牙套(如隐适美、时代天使)。
    • 技术: 通过计算机设计精确的牙齿移动序列,包括压低上前牙、伸长下前牙、打开咬合。
    • 优点: 美观舒适,可自行摘戴,便于清洁,便于保持口腔卫生。
    • 缺点: 价格较高,对复杂深覆合的矫正效果有时不如传统托槽精确,依赖患者严格佩戴(每天20-22小时)。
  5. 其他辅助方法:

    • 后牙垂直牵引: 使用橡皮筋在上下颌后牙之间进行垂直向牵引,帮助压低后牙,打开咬合(有时用于配合前牙打开)。
    • 多用途弓: 一种特殊的弓丝设计,能同时进行压低、伸长和排齐牙齿。

深覆盖(Class II Malocclusion / Overjet)

  • 定义: 上前牙切缘到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过大(通常超过3-4mm),俗称“龅牙”。
  • 矫正目标: 推上颌后移、抑制上颌生长(必要时)、拉下颌前移、抑制下颌后缩(必要时),减小覆盖。

常用矫正方法

  1. 固定矫治器(托槽矫正):

    • 方法: 同样是主要方法,通过托槽和弓丝施加力量。
    • 技术:
      • 推上颌后移: 使用口外弓(需患者配合戴头帽)、种植钉(微种植钉)作为支抗,将上颌整体或部分后移。
      • 拉下颌前移: 使用II类颌间牵引(橡皮筋连接上颌后牙和下颌前牙),或种植钉辅助下颌前牙前移。
      • 抑制上颌生长: 使用头帽口外弓作用于上颌第一磨牙。
      • 促进下颌生长: 主要在生长发育期使用功能性矫治器(如Twin Block, Herbst)。
      • 拔牙矫治: 对于严重深覆盖、牙列拥挤或面部前突明显的患者,常需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有时也拔下颌),为内收上前牙、减小覆盖创造空间,这是非常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 优点: 控制力强,效果确切,适应各种情况。
    • 缺点: 同固定矫治器。
  2. 功能性矫治器:

    • 适用人群: 生长发育期儿童及青少年,尤其是伴有下颌后缩的深覆盖。
    • 常见类型: Twin Block, Herbst, Activator等(同深覆合部分)。
    • 优点: 利用生长潜力,显著改善深覆盖和面部侧貌,有时可减少拔牙。
    • 缺点: 主要适用于生长发育期,依赖患者配合。
  3. 活动矫治器:

    • 方法: 带有唇弓、曲簧、合垫等装置的活动矫治器。
    • 适用: 简单的深覆盖,或作为辅助,唇弓可推上前牙后移,合垫打开咬合引导下颌前移。
    • 优点: 可自行摘戴。
    • 缺点: 控制力弱,效果有限,依赖配合。
  4. 隐形矫治:

    • 方法: 通过透明牙套序列移动牙齿。
    • 技术: 可以设计上前牙的整体内收(利用拔牙间隙或扩隙)、下颌前牙的前移,对于严重深覆盖,效果有时不如传统托槽,尤其是需要大量前牙内收时。
    • 优点: 美观舒适,便于清洁。
    • 缺点: 价格高,对复杂深覆盖的精确控制可能受限,依赖严格佩戴。
  5. 其他辅助方法:

    • 口外弓: 经典的推上颌后移和抑制上颌生长的方法,需要患者高度配合戴头帽。
    • 种植钉: 提供强大的绝对支抗,用于高效推上颌后移或拉下颌前移,效果显著且不依赖患者配合(除植入和取出外)。
    • 拔牙矫治: 如前所述,是解决严重深覆盖、拥挤和前突的核心手段之一。

重要考虑因素和通用原则

  1. 专业诊断是前提: “对刃”只是表象,必须由专业正畸医生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拍摄X光片(全景片、头颅侧位片)、取模型等,明确错颌的具体类型、机制、严重程度、骨骼因素、牙齿因素、生长发育潜力等,才能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2. 年龄因素:
    • 儿童/青少年: 生长发育是重要优势,功能性矫治器和早期干预(如扩弓、导弓)效果显著,可简化后续治疗。
    • 成人: 骨骼改建潜力小,矫正主要依靠牙齿移动,治疗目标可能更侧重于改善功能和美观,而非骨骼改变,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如正畸-正颌联合手术(针对严重骨骼畸形)。
  3. 拔牙与否: 是否拔牙是矫正计划中的关键决策,取决于拥挤程度、覆盖大小、面部突度、骨骼类型、患者意愿等多种因素,医生会综合评估。
  4. 支抗控制: 在移动目标牙齿时,需要稳定不希望移动的牙齿(支抗),否则会影响效果甚至导致副作用,种植钉、腭杆、舌弓、口外弓等都是常用的支抗增强手段。
  5. 保持: 矫正结束后必须佩戴保持器(通常是透明压膜保持器或 Hawley 保持器),以防止牙齿复发,保持是矫正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环。
  6. 口腔卫生: 正畸治疗期间,口腔卫生至关重要,托槽、弓丝等容易存留食物残渣,必须认真刷牙、使用牙线、冲牙器等,否则极易导致龋齿和牙龈炎。
  7. 患者配合: 尤其对于活动矫治器、口外弓、隐形牙套、橡皮筋牵引等,患者的严格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牙齿“对刃”(深覆合或深覆盖)的矫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没有单一的“最佳”方法,最有效的矫正方案是:

  1. 寻求专业正畸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
  2. 根据诊断结果(类型、严重程度、年龄、骨骼情况、牙齿情况、患者需求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3. 选择最适合该患者的矫正技术(固定矫治、功能矫治、隐形矫治等)并可能需要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如拔牙、支抗钉、牵引等)。
  4. 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高度配合(尤其是佩戴时间、口腔卫生、遵医嘱使用附件等)。
  5. 完成矫正后坚持佩戴保持器。

请务必不要自行尝试任何所谓的“矫正”方法,错误的操作可能导致牙齿损伤、咬合紊乱甚至面部改变,及时咨询专业的正畸医生是解决牙齿“对刃”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