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种植体规格尺寸

种植牙种植体的规格尺寸是一个高度专业化且复杂的话题,因为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不同适应症的种植体尺寸差异非常大,没有统一的标准尺寸,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理解其规格范围和选择依据:

种植牙种植体规格尺寸-图1

核心尺寸参数

  1. 直径:

    • 范围: 通常在 0mm 到 7.0mm 之间,甚至有更窄(<3.0mm)或更宽(>7.0mm)的特制型号。
    • 常见分类:
      • 窄直径: 通常指 0mm - 3.5mm,适用于骨量严重不足的区域(如上颌前牙区、上颌窦提升后、即刻种植等),或作为覆盖基台的基台使用,但需注意其抗旋转能力和长期稳定性可能不如标准直径。
      • 标准直径: 最常用,通常指 5mm - 5.0mm,适用于绝大多数单颗牙缺失和多数多颗牙缺失的情况,4.0mm 和 4.8mm 是最经典、应用最广泛的直径。
      • 宽直径: 通常指 0mm - 7.0mm+,适用于后牙区需要更强支撑力(尤其对颌牙是天然牙或较大修复体)、即刻负重、或骨量充足但需要增加初期稳定性的情况,直径越大,初期稳定性通常越好,但需要足够的骨宽度和密度。
    • 选择依据: 缺牙区的骨宽度(颊舌径)、骨密度、对颌牙情况、修复体设计、预期受力方向等。
  2. 长度:

    • 范围: 通常在 0mm 到 18.0mm 之间,甚至有更短(<6.0mm)或更长(>18.0mm)的型号。
    • 常见分类:
      • 短种植体: 通常指 0mm 以下(部分系统定义在 10.0mm 以下),是近年来发展的热点,旨在避免复杂的植骨手术(如上颌窦提升、骨劈开),适用于垂直骨量不足但宽度尚可的区域,但需要满足严格的适应症(如骨密度较好、初期稳定性足够、无严重咬合力)。
      • 中等长度: 0mm - 13.0mm,是最常用的长度范围,适用于绝大多数常规种植情况。
      • 长种植体: 0mm 以上,适用于下颌后牙区骨量充足、需要获得最大初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的情况,或作为覆盖义齿的锚固桩。
    • 选择依据: 缺牙区的骨高度(垂直距离)、骨密度、解剖结构(如下颌神经管、上颌窦底位置)、预期修复体类型、咬合力大小等。长度不足是种植失败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其他关键规格参数(影响尺寸和性能)

  1. 表面处理:

    • 重要性: 这是影响骨结合速度、强度和长期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与尺寸密切相关,不同的表面处理技术(如喷砂酸蚀 SLA, SLActive, TiUnite, Osseosurface 等)会影响种植体与骨组织的接触面积和结合效率。
    • 尺寸关联: 相同直径和长度的种植体,不同的表面处理会导致其骨结合性能和临床应用效果不同,某些表面处理可能更适合特定的骨条件(如低密度骨)。
  2. 连接方式:

    • 内连接: 基台螺丝位于种植体内部,是目前的主流设计,优点是基台连接处更封闭,减少微渗漏和细菌侵入风险,螺丝折断率更低,周围骨组织更健康,内连接的种植体颈部设计通常更精细,直径可能略有差异。
    • 外连接: 基台螺丝位于种植体外部,是较传统的设计,结构相对简单,但颈部连接处有台阶,可能成为细菌积聚点,螺丝折断风险相对较高,外连接种植体颈部直径通常更粗大。
    • 尺寸关联: 连接方式决定了种植体基台接口的直径和形状,直接影响修复体的设计和精度。
  3. 外形设计:

    • 螺纹设计: 螺纹的形态(V形、梯形、矩形等)、螺距、深度、方向会影响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和骨结合过程中的应力分布。
    • 颈部设计: 直径变化(如锥形颈部)、平台转移设计(基台直径小于种植体平台直径,有利于保存边缘骨)等,平台转移设计在尺寸上体现为种植体平台直径与基台直径的差异。
    • 锥度: 锥形设计有助于在植入时获得更好的初期稳定性,尤其是在骨密度较低时,但锥度也会影响种植体的抗旋转能力和长期稳定性。
  4. 材质:

    • 纯钛: 最常用,生物相容性极佳,强度可靠。
    • 钛合金: 如 Ti-6Al-4V,强度更高,韧性更好,常用于承受较大咬合力的区域或特殊设计的种植体(如宽直径、短种植体)。
    • 氧化锆: 陶瓷材料,美观性好,生物相容性也好,无金属过敏风险,但机械强度(尤其是抗折裂性)和加工精度要求极高,主要用于前牙美学区,直径和长度选择相对有限(通常在 3.5mm-5.0mm, 10mm-16mm 左右)。
    • 尺寸关联: 材质决定了种植体的基本力学性能,从而影响其最小可用的直径和长度(如氧化锆种植体不能做得过短或过细)。

品牌与型号差异

  • 不同的种植系统(如 Nobel Biocare 的 NobelActive, Straumann 的 BLT/BLX/TLX, ITI 的 Straumann Roxolid, Osstem 的 TS/MS/SuperLine, Dentium 的 AnyRidge/AnyOne 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尺寸系列、设计理念和表面处理技术。
  • 同一品牌内,不同系列(如针对即刻负重、针对骨量不足、针对美学区)的种植体尺寸范围和侧重点也不同。
  • 具体到某个型号的种植体,其直径、长度范围、表面处理、连接方式等都有详细的产品目录和临床指南。

总结与关键点

  1. 无统一标准: 种植体尺寸范围很广(直径 3.0-7.0mm+,长度 6.0-18.0mm+),选择高度个体化。
  2. 核心参数: 直径长度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尺寸参数,直接决定能否在缺牙区成功植入并满足功能需求。
  3. 多维度考量: 选择种植体尺寸必须综合考虑:
    • 患者口腔条件: 骨宽度、骨高度、骨密度、解剖结构(神经、血管、窦腔)。
    • 修复需求: 缺牙位置(前牙/后牙)、对颌牙情况、咬合力大小、修复体类型(单冠/桥/覆盖义齿)、美学要求。
    • 种植体特性: 品牌、型号、表面处理、连接方式、外形设计、材质。
  4. 专业评估至关重要: 种植体尺寸的选择绝对不是患者自己能决定的,必须由经验丰富的种植医生进行专业的临床检查(CBCT是关键)、评估、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种植体系统、型号和尺寸。
  5. 技术依赖: 种植手术的成功率和长期效果不仅依赖于尺寸选择,更依赖于医生的技术、无菌操作、以及术后的维护。

当你咨询种植牙时,医生会通过拍片(尤其是CBCT)精确测量你缺牙区的骨量,然后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缺牙位置、咬合力、修复计划等),从众多种植体品牌和型号中,为你挑选出直径、长度、表面处理、连接方式等各方面都最适合你的那一款。 不要被各种参数搞晕,相信你的专业医生会为你做出最佳选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