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的第三期,也称为修复阶段或最终修复阶段,是整个种植牙流程的收尾步骤,目的是在已经愈合好的种植体上安装最终的牙冠(或桥),恢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

第三期的核心任务就是给你的“人工牙根”(种植体)戴上“帽子”(牙冠)。
以下是第三期通常包含的具体步骤和内容:
-
基台安装(如果之前未安装):
- 在第二期手术(通常是二期手术)中,医生可能已经将一个叫做“基台”的连接件拧在了暴露在牙龈外的种植体上,如果第二期没有安装基台,那么在第三期开始时,医生需要先进行基台安装手术。
- 过程: 局部麻醉后,医生会小心地在牙龈上做一个小切口,暴露种植体顶部,然后将基台拧紧,然后缝合牙龈,让牙龈在基台周围愈合(通常需要1-2周)。
- 目的: 基台是连接种植体和最终牙冠的中间桥梁,为牙冠提供支撑和固位。
-
取模(印模):
- 在基台安装并牙龈愈合良好后(或者如果第二期已安装基台且已愈合),医生会开始为你的最终牙冠取模。
- 过程:
- 传统方式: 将一种特殊的、可流动或固体的印模材料(如硅橡胶、藻酸盐)放置在基台周围,咬合后取下,获得精确的基台形态和邻牙、对颌牙、咬合关系的阴模。
- 数字化方式(越来越普遍): 使用口内扫描仪,在口腔内直接扫描基台、邻牙、对颌牙、咬合关系等,生成精确的3D数字模型。
- 目的: 获取制作完美贴合基台、形态自然、咬合精准的牙冠所需的精确数据。
-
牙冠制作(技工室加工):
- 取模数据会被送到专业的牙科技工室。
- 过程: 技师会根据模型或数字数据,选择合适的材料(如全瓷、烤瓷、金属烤瓷等),精心制作出最终的牙冠,这个过程需要几天时间。
- 目的: 制作一个与你的天然牙在颜色、形态、透明度上高度匹配,并且功能上能完美恢复咀嚼力的永久性修复体。
-
试戴与调整:
- 当牙冠制作完成后,你会回到诊所进行试戴。
- 过程: 医生会将制作好的牙冠暂时性地安装在基台上(通常用临时粘接剂),医生会仔细检查:
- 就位情况: 牙冠是否能顺利、完全地就位在基台上。
- 边缘密合度: 牙冠边缘与牙龈、基台之间是否紧密贴合,没有缝隙。
- 咬合关系: 牙冠与对颌牙的接触点是否合适,有无早接触或干扰,确保咬合平衡,避免咬合创伤。
- 邻接关系: 与邻牙的接触点是否松紧适度。
- 美观效果: 颜色、形态、大小是否与邻牙协调自然。
- 调整: 如果发现任何不合适的地方(如咬高点、边缘不密合、形态不满意),医生会进行精细的调磨或记录下来要求技工室修改。
- 目的: 确保牙冠在各个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为最终粘接做准备。
-
最终粘接(永久性固定):
- 试戴确认满意后,医生会进行永久性粘接。
- 过程:
- 彻底清洁基台和牙冠内部。
- 使用专用的、强度极高的牙科粘接剂(树脂水门汀或玻璃离子水门汀等)。
- 将牙冠准确、稳固地粘接在基台上。
- 去除多余的粘接剂,确保牙龈边缘清洁。
- 目的: 将牙冠永久性地固定在种植体上,完成整个种植修复。
第三期完成后的重要事项:
- 口腔卫生维护: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口腔清洁,包括使用牙线、牙缝刷、冲牙器等,重点清洁种植体周围和牙冠边缘,预防种植体周围炎。
- 避免咬硬物: 虽然种植牙很坚固,但仍应避免用种植牙啃咬硬壳坚果、骨头等,以防崩瓷或损坏。
- 定期复诊: 按照医生要求(通常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之后每年1-2次)进行复查,医生会检查种植体周围状况、咬合情况、牙冠状态等,确保长期健康。
- 观察: 注意种植牙是否有松动、疼痛、出血、异味等异常情况,如有应及时就医。
种植牙第三期就是:
- 确保基台就位(如果需要)。
- 精确取模(或扫描)。
- 技工室制作牙冠。
- 试戴并精细调整牙冠。
- 永久性粘接牙冠,完成修复。
这一阶段标志着种植牙从“手术”阶段正式过渡到“修复”完成,患者将重新获得一颗功能完备、外观自然的“新牙”,整个过程通常需要2-4次复诊完成(具体次数取决于诊所流程和是否需要单独的基台安装手术),记得在整个过程中与你的牙医保持良好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