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种植体本身不是我们最终看到的“假牙”,而是植入牙槽骨中的人工牙根,它最终被牙冠(我们看到的“假牙”)所覆盖,但我们可以通过结构来理解它的样子。

以下是牙种植体(通常指植入骨内的部分)及其相关组件的外观描述:
牙种植体(植入骨内的部分 - 人工牙根)
- 材质: 最常见的是医用纯钛或钛合金(如 Ti6Al4V),也有陶瓷材料(如氧化锆)种植体,但相对较少,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能与骨组织牢固结合(骨结合)。
- 形状:
- 最常见:根形/螺丝形。 这是最经典、最广泛使用的形状,它整体呈圆柱形或锥形(底部直径略小于顶部或中部),表面有精密的螺纹,螺纹的作用是:
- 增加与骨组织的接触面积。
- 提供机械固位力,在植入初期稳定种植体。
- 引导骨组织生长,促进骨结合。
- 其他形状: 也有柱状(无螺纹或光滑表面)、叶片状(薄片形,植入骨皮质中)等,但螺丝形种植体是绝对主流。
- 最常见:根形/螺丝形。 这是最经典、最广泛使用的形状,它整体呈圆柱形或锥形(底部直径略小于顶部或中部),表面有精密的螺纹,螺纹的作用是:
- 尺寸: 直径通常在 5mm 到 6mm 之间,长度在 8mm 到 16mm 之间,具体尺寸需要根据缺牙位置的牙槽骨条件(宽度、高度、密度)由医生选择。
- 表面处理: 种植体表面通常不是光滑的,而是经过特殊处理以促进骨结合:
- 喷砂酸蚀: 最常见的技术,表面形成微米级的粗糙结构,大大增加表面积,利于骨细胞附着和生长。
- 阳极氧化: 形成多孔氧化钛层。
- 羟基磷灰石涂层: 在钛表面喷涂一层生物陶瓷涂层,模拟骨矿物质成分,促进骨结合(但纯钛表面处理技术目前更主流)。
- 亲水表面处理: 使表面具有更强的亲水性,加速血液附着和早期骨结合。
- 颜色: 通常是银灰色(钛本色)或暗灰色(钛合金)。
基台(连接种植体和牙冠的部分)
- 位置: 种植体植入骨内并愈合后,通过手术暴露种植体顶部,然后拧入或粘接在种植体上,它位于牙龈上方,连接着下面的种植体和上面的牙冠。
- 材质: 主要是纯钛或氧化锆陶瓷,钛基台最常用,氧化锆基台更美观(全瓷牙冠时可选)。
- 形状: 呈柱状或锥台状,底部有精密的内部连接结构(如内六角、莫氏锥度等),用于与种植体顶部连接,顶部有平台用于支撑牙冠,以及穿龈形态(部分基台设计考虑穿出牙龈的形态)。
- 颜色: 钛基台是银灰色,氧化锆基台是白色或牙色。
牙冠(我们最终看到的“假牙”部分)
- 位置: 拧接或粘接在基台上,位于口腔最上方,行使咀嚼功能,也是美观的关键。
- 材质:
- 全瓷: 最常用,美观性最好,通透感强,接近天然牙,如氧化锆、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等。
- 金属烤瓷: 内部是金属(通常是镍铬合金或贵金属合金),外部覆盖瓷层,强度高,但美观性略逊于全瓷,且金属边缘可能暴露。
- 全锆: 整体由氧化锆陶瓷制成,强度高,美观性好。
- 形状: 完全模拟缺失的天然牙的牙冠形态,包括牙尖、窝沟、邻面接触点等,颜色、透明度、荧光性都力求与邻牙完美匹配。
- 颜色: 白色或牙色,根据患者邻牙和肤色定制。
总结一下组装后的样子(从牙龈往下看)
- 最上面(可见部分): 牙冠 - 白色/牙色,形状像真牙。
- 中间(牙龈上方): 基台 - 可能是银灰色(钛)或白色(氧化锆),连接牙冠和下面的种植体。
- 最下面(牙龈下方/骨内): 牙种植体 - 银灰色/暗灰色,呈根形/螺丝形,表面有螺纹和特殊处理,深深植入牙槽骨中。
简单比喻:
- 牙种植体就像拧进木头里的螺丝(提供稳固的根基)。
- 基台就像螺丝顶端的螺帽或连接件(连接螺丝和上面的东西)。
- 牙冠就像螺帽上面安装的把手或装饰盖(我们看到和使用的主要部分)。
关键点:
- 我们日常看到的“种植牙”是指整个修复体(牙冠+基台+种植体),但“牙种植体”特指植入骨内的那个人工牙根部分。
- 不同品牌(如Nobel Biocare, Straumann, ITI, Osstem, Dentium等)的种植体在细节设计(螺纹角度、颈部形状、表面处理技术、连接方式)上会有差异,但核心结构(根形/螺丝形、钛材质)是相似的。
- 牙冠的外观是高度定制化的,力求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希望这个详细的描述能让你对牙种植体的外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