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种植体断裂,究竟是什么原因?该如何正确处理与修复?

种植牙种植体断裂虽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确实是一种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这种情况会导致种植牙功能丧失,通常需要额外的手术来处理,可能涉及取出断裂的种植体、评估骨缺损情况,并决定是否以及何时重新种植。

种植牙种植体断裂,究竟是什么原因?该如何正确处理与修复?-图1

以下是关于种植牙种植体断裂的详细信息:

🛠 一、种植体断裂的可能原因

种植体断裂通常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材料或制造缺陷(较少见):

    • 种植体本身存在材料缺陷、微裂纹或制造瑕疵。
    • 使用了非正规渠道或质量不可靠的种植体品牌。
  2. 手术因素:

    • 植入位置或角度不当: 种植体植入位置不佳(如靠近重要解剖结构、角度过大过小)或深度不合适,导致其承受异常的侧向力或扭力,超出其设计承受范围。
    • 手术操作不当:
      • 扭矩过大: 在植入过程中,施加过大的扭矩力(拧紧力)超过了种植体的屈服强度,导致内部微裂纹或直接断裂。
      • 冷却不足: 在备洞(钻孔)过程中,如果冷却不充分,可能导致骨组织热损伤坏死,影响骨结合,长期稳定性下降,最终可能导致种植体松动和断裂。
      • 预备过度: 骨洞预备过大,导致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间隙过大,初期稳定性不足,影响骨结合。
    • 即刻负重不当: 在骨结合尚未完成(通常需要3-6个月)的情况下过早施加过大咬合力,导致种植体微动过大,影响骨结合甚至直接导致断裂(尤其适用于即刻种植或即刻负重病例)。
  3. 修复体因素:

    • 修复体设计不合理:
      • 咬合干扰/早接触: 修复体(牙冠、桥)存在咬合高点或早接触点,导致咀嚼时种植体承受过大的非轴向力(侧向力或扭力),长期超负荷运作。
      • 桥体过长/设计不当: 尤其是多颗牙连桥时,如果桥体过长、跨度大,或者设计不合理,会导致中间的种植体承受过大力量。
      • 材料选择不当: 修复体材料过硬(如全瓷),或设计过于薄弱,无法有效分散咬合力。
    • 粘接剂残留: 粘接固位修复体时,多余的粘接剂残留在种植体周围,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种植体周围炎,长期影响骨组织健康和种植体稳定性。
  4. 患者因素:

    • 异常咬合力:
      • 夜磨牙/紧咬牙: 夜间无意识施加巨大且非正常的咬合力,远超种植体设计承受范围。
      • 不良咀嚼习惯: 经常用种植牙啃咬硬物(骨头、坚果壳、开酒瓶盖等)。
    • 骨量不足/骨质差: 患者颌骨骨量不足(宽度、高度、密度),尤其是上颌后牙区(上颌窦底)或下颌后牙区(下颌神经管附近),种植体植入后初期稳定性不足,或者骨结合质量不佳,长期承受咬合力时容易失败。
    • 全身性疾病: 严重的未控制的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双膦酸盐类治疗骨质疏松,增加颌骨坏死风险)、免疫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骨愈合和长期稳定性。
    • 吸烟: 吸烟是种植失败和种植体周围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尼古丁影响血液供应,降低骨结合质量和成功率,增加长期失败风险。
    • 口腔卫生差: 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炎症破坏支撑骨,导致种植体松动和最终断裂。
    • 外力创伤: 种植牙区域受到意外撞击或外力损伤。
  5. 种植体本身因素:

    • 型号选择不当: 在骨质较差的区域选择了直径过小或长度不足的种植体,无法提供足够的初期稳定性和骨结合面积。
    • 设计局限性: 某些特定设计(如细直径种植体、锥形种植体在特定骨质下)可能承受侧向力的能力相对较弱。

🚑 二、种植体断裂的表现

  • 种植牙松动、脱落: 这是最直接的表现,断裂后种植体无法再稳固地固定在骨中。
  • 疼痛: 断裂时可能伴有急性疼痛,或者长期慢性疼痛(如果断裂后刺激周围组织或神经)。
  • 牙龈红肿、出血、溢脓: 可能伴随种植体周围炎。
  • 咬合不适或疼痛: 咀嚼时感觉异常、疼痛或无力。
  • X光片检查: 这是诊断的金标准,在X光片上可以清晰看到种植体内部出现线性暗影(裂纹)或完全断裂成两段或多段。

⚕ 三、种植体断裂的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取决于断裂的位置、程度、周围骨组织状况、患者的意愿以及医生的技术和经验,主要方案包括:

  1. 取出断裂的种植体:

    • 完全断裂且松动: 如果种植体完全断裂且已经松动,通常需要手术将其取出,医生会进行翻瓣手术,暴露断裂的种植体,使用专用器械(如超声骨刀、种植体取出工具)小心地将其取出。取出难度可能很大,尤其是断裂部分深埋在骨内时,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以避免扩大骨缺损或损伤邻近重要结构(如下颌神经管)。
    • 部分断裂但相对稳定: 如果断裂部分仍有一部分在骨内相对稳定,医生会评估是否可以尝试取出,有时取出残留部分非常困难,甚至可能需要分次手术或采用更复杂的技术(如骨环技术)。
  2. 骨缺损评估与处理:

    • 取出种植体后,通常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骨缺损,医生会评估缺损的大小、位置和形态。
    • 对于小的缺损,可能依靠自身骨愈合能力。
    • 对于较大的缺损,可能需要进行骨增量手术,如引导骨再生术,使用骨移植材料(自体骨、异体骨、骨替代品)和生物膜来引导新骨生长,为后续种植创造条件。
  3. 重新种植(再种植):

    • 同期再种植: 如果骨缺损小、取出顺利、骨条件良好,医生可能尝试在取出原种植体的同期(同一次手术)植入新的种植体,这需要非常谨慎的评估。
    • 延期再种植: 更常见的情况是,在取出种植体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通常3-6个月或更长),让骨缺损充分愈合,骨量恢复稳定后,再进行第二次种植手术,这通常是最稳妥和成功率较高的方案。
    • 放弃种植,选择其他修复方式: 如果骨缺损严重,患者骨条件差,或者患者不愿意经历多次手术,医生可能会建议放弃在该位置种植,改为其他修复方案,如:
      • 固定桥: 需要磨除邻近健康牙齿。
      • 活动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
      • 种植支持的覆盖义齿: 在其他位置植入种植体,制作覆盖义齿。

🛡 四、如何预防种植体断裂?

预防远比治疗重要:

  1. 选择正规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 这是预防的关键,确保医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准确判断骨条件,选择合适的种植体型号和植入位置,规范操作。
  2. 术前充分评估: 详细的口腔检查、拍摄CBCT(锥形束CT)精确评估骨量、密度、重要解剖结构位置,制定周密的种植计划。
  3. 选择优质种植体品牌: 使用经过长期临床验证、质量可靠的知名品牌种植体。
  4. 规范手术操作: 医生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精细备洞,控制扭矩,确保充分冷却,避免过度预备,保证初期稳定性。
  5. 合理设计修复体: 修复体设计应遵循生物力学原则,确保良好的咬合关系,无早接触,有效分散咬合力,避免用种植牙啃咬硬物。
  6. 控制异常咬合力: 对于有夜磨牙/紧咬牙习惯的患者,建议佩戴夜磨牙垫(颌垫)来保护种植牙。
  7. 维护良好口腔卫生: 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牙缝刷、定期洗牙(每6个月),有效预防种植体周围炎。
  8. 控制全身健康状况: 积极治疗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戒烟。
  9. 定期复查: 按照医嘱定期复查(通常术后1年、3年、5年及以后定期复查),让医生检查种植体及其周围组织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如咬合调整、种植体周围炎早期干预)。
  10. 遵医嘱使用: 避免用种植牙咀嚼过硬、韧性过大的食物。

种植牙种植体断裂是种植修复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处理复杂,费用高,时间周期长,且可能影响最终修复效果,它通常由手术技术、修复设计、患者自身条件及不良习惯等多因素共同导致。预防是关键,务必选择专业可靠的口腔机构和医生,严格遵循术前评估、规范手术、合理修复、良好维护的原则,如果不幸发生断裂,应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取出、骨增量、再种植或改用其他修复方式),及时处理是挽救剩余骨组织、争取更好预后的重要前提。💪🏻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