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取膜不用切开牙龈

你说得非常对!种植牙取模(取膜)在大多数现代数字化种植流程中,确实可以避免切开牙龈。 这正是种植牙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优势之一。

种植牙取膜不用切开牙龈-图1

让我们详细解释一下:

🦷 1. 传统取模方式(通常需要切开牙龈)

  • 过程: 在种植体植入并完全骨结合(通常需要3-6个月)后,医生需要制作一个精确的模型,用于在技工室制作最终的牙冠或基台。
  • 传统方法: 医生会先在种植体上安装一个取模基台,这个基台通常会穿过牙龈组织,或者需要在牙龈上做一个小的切口,将基台暴露出来。
  • 为什么需要切开/暴露?
    • 精确性: 传统印模材料(如硅橡胶)流动性好,但需要完全包裹住取模基台及其周围牙龈的形态,才能精确复制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位置和形态,如果牙龈完全覆盖基台,印模材料无法准确进入龈沟内部,会导致模型不精确,最终制作的牙冠边缘密合度差、容易积存食物、美观度差。
    • 操作空间: 切开牙龈(或让基台穿龈)能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医生放置取模环、注入印模材料,并确保材料在凝固前不被牙龈阻挡或污染。

📱 2. 现代数字化取模方式(通常不需要切开牙龈)

  • 核心工具: 口内扫描仪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
  • 过程:
    1. 安装扫描杆/扫描基台: 医生在种植体上安装一个专门用于扫描的基台(扫描杆或扫描基台)。关键点在于:这些扫描基台的设计通常允许它们在牙龈完全愈合、形态稳定的情况下,无需切开牙龈,就能在牙龈表面进行扫描。
    2. 口内扫描: 医生使用手持的口内扫描仪(像一个小型的、带探头的相机),在患者口内对种植体区域、邻牙、对颌牙、咬合关系等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数据采集,扫描仪会实时在屏幕上生成牙齿和牙龈的数字模型。
    3. CAD/CAM设计: 扫描获取的数据被导入专业软件,医生可以在电脑上精确地设计牙冠或基台的形态、颜色、边缘位置等,软件可以根据扫描数据自动生成或辅助生成修复体的设计。
    4. CAM制作: 设计好的数据发送到数控机床,自动切削出最终的牙冠或基台(通常是氧化锆等高强度材料)。
  • 为什么不需要切开牙龈?
    • 高精度扫描: 现代口内扫描仪的精度非常高(通常在10-20微米级别),能够捕捉到牙龈边缘的细微形态,即使牙龈完全覆盖在扫描基台周围,也能精确记录龈沟内的形态。
    • 数字替代: 数字模型替代了传统的物理印模,医生在软件中可以放大、旋转、切割数字模型,清晰地看到种植体周围的所有细节,包括龈沟形态,完全不受牙龈物理遮挡的影响。
    • 微创理念: 数字化流程的核心优势之一就是微创,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减少患者不适、出血和术后反应,缩短治疗时间。

📍 3. 什么情况下可能还需要切开牙龈取模?

虽然数字化取模已成为主流,但在以下特定情况下,医生可能仍会采用传统方法或需要切开牙龈:

  • 牙龈条件不佳: 如果牙龈过厚、过韧、或者形态不规则(如牙龈增生),可能影响口内扫描的准确性或操作便利性。
  • 种植体位置特殊: 种植体植入角度或位置非常复杂,可能需要更精确的传统取模来确保边缘密合。
  • 即刻负重或即刻修复: 在某些即刻修复的病例中,如果牙龈形态尚未完全稳定,或者需要精确塑形,医生可能更倾向于传统方法或进行有限的牙龈切开。
  • 缺乏数字化设备: 在一些诊所尚未配备口内扫描仪或CAD/CAM系统时,仍需使用传统方法。
  • 特殊情况: 如患者有严重的张口受限、舌体肥大等影响口扫操作的情况。
  • 传统取模: 通常需要切开牙龈或让取模基台穿龈,以获得精确的物理印模。
  • 数字化取模(主流):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切开牙龈。 通过在愈合良好的牙龈上安装专用扫描基台,使用高精度口内扫描仪获取数据,结合CAD/CAM技术设计和制作修复体,这种方法更精准、更微创、更舒适、效率更高
  • 关键因素: 牙龈的完全愈合和稳定形态是数字化取模无需切开的前提,如果牙龈条件不好或处于特殊阶段,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采用传统方法。

如果你听到“种植牙取模不用切开牙龈”,这通常指的是采用先进的数字化种植技术。 在进行种植牙修复前,务必与你的种植医生充分沟通,了解他们采用的具体取模方式及其原因,并根据自己的口腔状况和医生的专业建议做出选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