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正畸tb功能性矫治器的适应症具体包括哪些临床适用情况?

正畸中的“TB”功能性矫治器通常指的是Twin Block 矫治器(双颌板矫治器),它是一种非常经典且应用广泛的功能性矫治器,主要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通过引导颌骨生长、调整肌肉功能来矫正错颌畸形。

Twin Block 矫治器的核心适应症:

正畸tb功能性矫治器的适应症具体包括哪些临床适用情况?-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骨性Ⅱ类错颌畸形(Angle Class II Malocclusion):

    • 这是 Twin Block 最核心、最广泛的适应症。
    • 表现: 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位置靠后(下颌后缩),导致深覆盖(“龅牙”)、深覆颌(上牙盖下牙过多)、可能伴有磨牙远中关系。
    • 作用: 通过上下颌的咬合斜面引导下颌骨向前向下移动,刺激髁突和下颌骨的生长,改善骨骼关系,从而改善深覆盖和深覆颌,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功能性下颌后缩,并对轻度骨性Ⅱ类畸形有显著效果。
  2. 骨性Ⅲ类错颌畸形(Angle Class III Malocclusion)的早期干预:

    • 表现: 上颌骨发育不足或下颌骨发育过度,导致反颌(“地包天”),可能伴有前牙反颌、磨牙近中关系。
    • 作用: 对于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的骨性Ⅲ类错颌,Twin Block 可以通过引导下颌骨向下向后移动(利用其反向斜面),同时刺激上颌骨向前生长,改善反颌关系,但对于下颌骨发育过度导致的严重骨性Ⅲ类,效果有限,可能需要其他矫治器或后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早期干预(混合牙列期)效果较好。
  3. 垂直向异常:

    • 长面型(开颌倾向): Twin Block 的咬合打开作用有助于压低后牙,减少垂直向高度,对长面型伴开颌倾向有一定改善作用。
    • 短面型(深覆颌倾向): 通过引导下颌向下向前,有助于打开咬合,减少深覆颌。
  4. 功能性因素导致的错颌畸形:

    正畸tb功能性矫治器的适应症具体包括哪些临床适用情况?-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口呼吸习惯: 矫治器可以部分覆盖上腭,有助于纠正口呼吸习惯,恢复正常的鼻呼吸功能,从而改善因口呼吸引起的开颌、牙弓狭窄等问题。
    • 吐舌习惯: 矫治器可以提供一个舌休息位,帮助纠正吐舌习惯,减少其对前牙的推力,改善开颌或双颌前突。
    • 异常唇习惯: 如咬下唇,矫治器可以改变唇肌功能环境,帮助纠正。
  5. 混合牙列期(替牙期)的骨性错颌畸形:

    • 这是 Twin Block 发挥作用的黄金时期。 因为在这个阶段,颌骨和牙齿都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功能性矫治器能够更有效地引导颌骨生长,为恒牙的萌出创造更有利的空间和位置,减少后期固定矫治的难度和时间,特别适用于:
      • 混合牙列期的骨性Ⅱ类1分类错颌(深覆盖、深覆颌)。
      • 混合牙列期的骨性Ⅲ类错颌(反颌)。
      • 混合牙列期伴有功能性因素的错颌畸形。

Twin Block 矫治器使用的核心原则和注意事项:

  • 生长发育期: 效果最佳的是在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通常女孩9-12岁,男孩10-13岁左右),恒牙列早期(如13岁以后)效果会显著降低,因为颌骨生长潜力已大大减小。
  • 功能性因素为主: 对于主要由肌肉功能异常或轻度骨骼不调引起的错颌效果最好,对于严重的、不可逆的骨性畸形,效果有限,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固定矫治器、正颌手术)。
  • 患者配合: 虽然是全天佩戴(进食时需取下),但需要患者良好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 专业评估: 必须由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诊断(包括模型、X光片头影测量分析)后,才能确定是否适用 Twin Block 矫治器。
  • 后续治疗: Twin Block 常作为早期矫治或序列治疗的一部分,后期通常需要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精细的牙位调整和咬合关系稳定。

Twin Block 功能性矫治器的主要适应症集中在:

  • 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高峰期/高峰前期的骨性Ⅱ类错颌(下颌后缩、深覆盖、深覆颌)。
  • 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高峰期/高峰前期的骨性Ⅲ类错颌(上颌发育不足导致的反颌)。
  • 混合牙列期伴有功能性因素(口呼吸、吐舌等)的错颌畸形。
  • 需要引导颌骨生长、调整垂直向关系的病例。

禁忌症或需谨慎考虑的情况:

正畸tb功能性矫治器的适应症具体包括哪些临床适用情况?-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严重的骨性畸形(如下颌过度发育的Ⅲ类错颌)。
  • 无生长潜力的成年患者。
  • 严重的牙周病患者。
  • 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
  • 某些口腔黏膜疾病或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需医生评估)。

是否适用 Twin Block 矫治器,必须由正畸医生根据个体具体情况的专业判断来决定。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