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口腔科正畸CBCT拍摄的具体临床操作要求有哪些?

口腔科正畸CBCT(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拍摄要求非常严格,其核心目标是获取高质量、低辐射、能清晰显示牙齿、牙根、颌骨、颞下颌关节(TMJ)以及咬合关系的三维影像,为正畸诊断、方案制定和疗效评估提供精确依据。

以下是口腔正畸CBCT拍摄的关键要求:

口腔科正畸CBCT拍摄的具体临床操作要求有哪些?-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患者准备

  1. 去除干扰物:
    • 金属物品: 患者必须完全去除所有口腔内外的金属物品,包括:
      • 活动义齿、局部义齿
      • 正畸矫治器(托槽、弓丝、带环、橡皮圈、牵引装置等)- 除非医生明确要求拍摄时佩戴矫治器以评估矫治效果
      • 舌钉、唇钉等口腔内穿孔饰品
      • 口外弓、头帽等矫治装置
      • 金属牙冠、桥(如果可能且不影响诊断,有时可保留,但会产生严重伪影)
    • 原因: 金属会产生严重的射线散射和金属伪影,严重干扰图像质量,尤其影响牙根、骨质的清晰显示。
  2. 口腔卫生:

    拍摄前建议患者漱口或简单清洁口腔,去除大块食物残渣或明显菌斑堆积,以减少软组织伪影。

  3. 患者状态:
    • 保持静止: 患者在整个扫描过程中必须绝对静止,任何微小移动(如吞咽、咳嗽、舌头运动、头部晃动)都会导致图像模糊和伪影。
    • 配合指导: 操作技师需清晰、耐心地指导患者:闭口、自然咬合(通常为牙尖交错位)、平静呼吸、不要吞咽、不要说话、舌头放松置于牙弓内、不要用手触碰面部或设备
    • 特殊人群:
      • 儿童/不合作患者: 需要家长或助手在旁协助固定头部(但需注意辐射防护),必要时需使用固定装置(如头颅固定架、咬合板)或镇静/麻醉(需在专业医生和麻醉师监督下进行)。
      • 焦虑患者: 提前沟通,缓解紧张情绪。
  4. 知情同意:

    拍摄前必须向患者(或监护人)充分说明CBCT检查的目的、过程、潜在风险(主要是辐射)、替代方案(如普通根尖片、全景片),并获得书面知情同意书。

扫描参数设置(核心环节)

  1. 视野范围:
    • 正畸标准视野: 通常选择能覆盖全牙弓(上颌、下颌)及双侧颞下颌关节的FOV,常用尺寸为:
      • 小视野: 约 4cm x 5cm (适合单牙弓局部检查,但正畸很少用)。
      • 标准/中视野: 约 8cm x 8cm 或 9cm x 6cm (覆盖单侧牙弓+部分对侧牙弓+关节,常用于单侧关节或局部复杂病例)。
      • 大视野: 约 13cm x 16cm 或 15cm x 18cm (覆盖双侧全牙弓及双侧颞下颌关节,这是正畸检查最常用、最推荐的FOV,能提供完整的颌骨和关节信息)。
    • 选择原则: 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最小的FOV,因为FOV越大,辐射剂量越高,图像分辨率也可能相对降低,正畸诊断通常需要大视野。
  2. 空间分辨率:
    • 要求高分辨率,以清晰显示牙根形态、位置、骨皮质、骨小梁、牙周膜间隙等细微结构。
    • 常用层厚/体素大小:0.1mm - 0.2mm 是理想选择(尤其用于复杂病例或精细测量),0.3mm - 0.4mm 也可满足大部分正畸需求,辐射剂量相对较低,需在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间权衡。
  3. 曝光参数:
    • 管电压: 通常在 80kV - 120kV 之间,较高的kV能提高穿透力,但散射增加,正畸常用 90kV - 110kV
    • 管电流: 通常在 3mA - 10mA 之间,较高的mA能提高信噪比和图像质量,但辐射剂量增加,正畸常用 4mA - 8mA
    • 曝光时间: 尽可能短(10秒 - 20秒),以减少患者移动概率和总辐射剂量。
    • 选择原则: 在满足诊断所需信噪比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较低的mA和较短的曝光时间,以降低辐射剂量,现代设备通常有“低剂量”模式可供选择。
  4. 重建算法:

    选择适合正畸观察的重建算法,通常有标准重建、高分辨率重建、边缘增强重建等,高分辨率或边缘增强算法有助于显示牙根和骨皮质细节。

扫描体位与定位

  1. 患者体位:
    • 坐位: 最常用,患者舒适,便于操作。
    • 头颅固定: 至关重要! 使用头颅固定装置(如额托、头颅固定架、咬合板)将患者头部牢固、舒适地固定在正确位置,确保头部无晃动。
  2. 头颅定位:
    • 标准正中矢状面定位: 使用激光定位灯或内置定位系统,确保患者头部位于扫描架的中心,且左右对称
    • 眶耳平面/法兰克福平面定位: 这是正畸和头影测量的基准平面,通常要求患者的眶耳平面(由外耳道上缘与眶下缘连线构成)或法兰克福平面(由眶下缘与外耳道上缘连线构成)与地面平行,设备通常有激光灯或标志点辅助定位。
    • 咬合关系: 指导患者自然、轻柔地咬合于牙尖交错位,避免用力过大或过小,对于需要评估特定咬合位(如最大前伸位、侧方咬合位)的关节病例,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咬合位。
  3. 垂直定位:
    • 确保扫描范围完全覆盖目标区域(牙弓+关节),通常以上颌中切牙切缘或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作为参考点进行垂直定位。

辐射防护

  1. 铅防护:
    • 甲状腺防护: 必须为患者佩戴铅甲状腺围裙或铅甲状腺领,这是正畸CBCT防护的重点。
    • 性腺防护: 对于盆腔区域在扫描范围内的患者(如使用大视野时),应考虑使用铅性腺防护围裙(但需注意铅围裙可能产生伪影,有时会选择性使用)。
    • 铅眼镜: 建议佩戴铅眼镜保护眼球晶体。
  2. 操作人员防护:
    • 操作技师必须在屏蔽室外操作设备。
    • 使用遥控器或脚踏开关启动扫描。
    •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铅衣、铅围脖、铅眼镜、铅手套)仅在患者进入扫描架或进行近距离操作(如固定头部)时使用,并保持尽可能远的距离。
  3. 剂量控制:
    • 严格遵循ALARA原则: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合理可行尽量低)。
    • 精确选择FOV、层厚、曝光参数,避免不必要的过量曝光。
    • 对于儿童、孕妇(除非绝对必要并充分告知风险)、青少年,更应严格遵循剂量最小化原则。
  4. 育龄女性:

    询问末次月经时间,对可能怀孕者,需进行妊娠测试或确认未怀孕后方可检查,必须严格告知辐射风险。

    口腔科正畸CBCT拍摄的具体临床操作要求有哪些?-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像质量要求与后处理

  1. 图像质量评估:
    • 无运动伪影: 图像清晰,无因患者移动造成的模糊或重影。
    • 金属伪影最小化: 如有无法去除的金属(如种植体、金属冠),伪影应尽可能小,不影响关键结构(如牙根)的观察。
    • 软组织伪影可控: 舌部、咽部等软组织运动产生的伪影不应严重干扰骨和牙根的观察。
    • 空间分辨率高: 能清晰分辨牙根轮廓、牙周膜间隙、骨皮质线、细微骨结构。
    • 对比度良好: 能清晰区分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骨皮质、骨松质、空气等不同密度组织。
    • 几何失真小: 测量准确。
  2. 图像后处理:
    • 操作技师或医生需熟练使用工作站软件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三维表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仿真内窥镜等操作。
    • 重点观察:
      • 牙齿数量、形态、位置、萌出情况。
      • 牙根形态、弯曲、位置、长度、有无吸收、根分叉情况。
      • 颌骨(上颌、下颌)的形态、大小、密度、有无病变(囊肿、肿瘤、骨皮质异常)。
      • 牙槽骨高度、厚度、形态(尤其需要拔牙的部位)。
      • 上颌窦、鼻腔、下颌管、颏孔等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和关系。
      • 颞下颌关节(髁突、关节窝、关节间隙)的形态、位置、骨质情况(在需要时)。
      • 咬合关系(三维评估)。

总结关键点

  • 金属去除是前提。
  • 患者绝对静止是保证图像清晰的核心。
  • 大视野(覆盖全牙弓+双侧关节)是正畸标准配置。
  • 高分辨率(小层厚/体素)是精细观察的基础。
  • 辐射防护(尤其甲状腺)是必须遵守的伦理和安全底线。
  • 精准的头颅定位(眶耳平面/法兰克福平面平行于地面)是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关键。
  • 参数选择需在图像质量、诊断需求和辐射剂量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最终目标: 获取一张能够清晰、准确地回答正畸临床问题(如诊断错颌畸形类型、评估骨量、分析牙根位置、制定拔牙方案、评估TMJ状况等)的CBCT影像,同时将患者的辐射风险降至最低,拍摄前应与技师充分沟通,根据具体病例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扫描方案,不同品牌和型号的CBCT设备操作界面和具体参数设置可能略有差异,但上述原则是通用的,务必参考设备厂商的操作指南。

口腔科正畸CBCT拍摄的具体临床操作要求有哪些?-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