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龋齿)不是牙齿矫正的绝对禁忌症,但必须先妥善处理蛀牙,才能安全有效地进行矫正。

可以矫正,但前提是:蛀牙需要先治疗好!
以下是详细解释和关键点:
🦷 1. 矫正前必须治疗蛀牙
- 健康基础: 牙齿矫正需要牙齿本身健康或有可控的、已修复的问题,未治疗的蛀牙是口腔内的感染源,在矫正过程中可能:
- 加重: 矫正器(尤其是传统托槽)会使得清洁变得困难,食物残渣和菌斑更容易堆积在托槽周围和牙缝中,显著增加蛀牙加重的风险。
- 疼痛: 蛀牙发展到牙髓(牙神经)会引起剧烈疼痛,矫正过程中的加力也可能诱发疼痛,影响矫正体验和效果。
- 影响矫正: 如果蛀牙导致牙齿结构严重缺损(大面积龋坏),牙齿在矫正过程中可能变得脆弱,更容易折裂或移动异常。
- 治疗复杂化: 如果蛀牙在矫正期间急性发作(比如牙髓炎),需要紧急处理,可能需要暂停或中断矫正计划,增加治疗复杂性和费用。
- 治疗方式:
- 浅龋/中龋: 通常进行充填治疗(补牙),恢复牙齿外形和功能。
- 深龋/近髓/牙髓炎: 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抽神经),彻底清除感染物质,然后做牙冠保护。
- 无法保留的牙齿: 如果蛀牙过于严重,牙齿无法保留,可能需要拔除,拔牙后需要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立即矫正、等待拔牙窝愈合后再矫正,或者结合种植修复等。
🦷 2. 矫正期间加强口腔卫生至关重要
- 清洁难度大: 戴上矫正器后,牙齿表面多了一层“障碍物”,清洁死角增多,食物残渣更容易卡住。
- 蛀牙风险高: 如果清洁不到位,蛀牙的发生率会显著升高,矫正期间发生的新蛀牙是矫正失败或效果不佳的常见原因之一。
- 强化措施:
- 正畸专用牙刷: 使用小头、刷毛较硬的正畸牙刷,仔细清洁托槽周围、牙龈边缘和牙缝。
- 牙线/牙线棒/冲牙器: 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或冲牙器,彻底清洁牙缝和托槽下方。
- 含氟牙膏/漱口水: 使用含氟牙膏,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氟漱口水,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 定期洗牙: 在矫正期间,需要更频繁地(如每3-4个月) 进行专业洗牙,清除菌斑和牙结石,检查牙齿健康状况。
- 饮食注意: 减少含糖饮料和粘性食物(如软糖、口香糖)的摄入,吃完东西及时漱口或刷牙。
🦷 3. 矫正方案的选择可能受蛀牙影响
- 蛀牙位置: 如果蛀牙发生在计划移动的牙齿上,或者位于矫正器覆盖的区域(如托槽粘接处),医生在制定方案时会特别考虑。
- 蛀牙严重程度: 如前所述,严重的蛀牙可能需要先治疗(甚至拔牙),这会直接影响矫正方案的设计(如是否需要拔牙、拔哪颗牙、是否需要种植等)。
- 矫正器类型:
- 传统托槽矫正器: 清洁难度最大,蛀牙风险最高,尤其需要严格维护。
- 隐形矫正器: 可以自行摘戴,便于彻底刷牙和使用牙线,在保持口腔卫生方面有显著优势,蛀牙风险相对较低,对于蛀牙风险较高或口腔卫生习惯较差的患者,隐形矫正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 舌侧矫正器: 清洁难度也很大,对口腔卫生要求极高。
🦷 4. 需要正畸医生和牙医共同协作
- 全面评估: 在开始矫正前,需要正畸医生和牙医(或口腔全科医生) 进行详细的沟通和评估。
- 制定联合计划:
- 牙医负责全面检查、治疗蛀牙及其他口腔疾病(如牙周病)。
- 正畸医生根据治疗后的牙齿状况和口腔健康基础,设计矫正方案。
- 确保所有需要治疗的牙齿在矫正开始前都处于健康或可控状态。
- 蛀牙不是矫正的障碍,但必须先治疗! 未治疗的蛀牙是矫正的大忌。
- 矫正前: 务必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治疗,包括补牙、根管治疗或拔除无法保留的蛀牙,获得牙医的“口腔健康通行证”。
- 矫正中: 口腔卫生是重中之重! 必须付出比平时多几倍的努力清洁牙齿,并遵医嘱定期复查洗牙,蛀牙风险在矫正期间显著增加。
- 选择矫正器: 考虑到清洁难度,隐形矫正器在降低蛀牙风险方面有优势。
- 专业协作: 正畸医生和牙医需要紧密合作,确保牙齿在健康的基础上进行矫正。
如果你有蛀牙又想矫正牙齿,正确的步骤是:先找牙医把蛀牙治好,然后找正畸医生评估并开始矫正,并且在矫正过程中严格维护口腔卫生。 千万不要带着未治疗的蛀牙直接去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