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矫正牙齿拍片子次数,一般需要拍几次?

矫正牙齿(正畸治疗)过程中拍片的次数没有绝对固定的数量,它主要取决于你的具体口腔情况、矫正的复杂性、治疗方案以及医生的习惯,可以总结一个大致的范围和常见的时间点:

矫正牙齿拍片子次数,一般需要拍几次?-图1

📍 一、 初诊阶段(治疗前)—— 必须拍片(通常3-4张)

这是制定矫正方案的基础,通常需要拍摄以下片子:

  1. 全景片(曲面断层片):

    • 目的: 查看全口牙齿的发育情况、排列、牙根形态、牙槽骨高度、是否有埋伏牙、多生牙、阻生牙、根尖病变、囊肿、颌骨骨折等,这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片子。
    • 次数: 通常1张。
  2. 头颅侧位片:

    • 目的: 这是正畸诊断和方案设计最核心的片子,用于分析颅面骨骼结构(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牙齿与颌骨的关系(如深覆合、深覆盖、反颌的骨骼原因)、面部软组织轮廓、生长潜力评估(尤其对青少年)等,医生会进行精密的测量分析。
    • 次数: 通常1张。
  3. 根尖片(小牙片):

    • 目的: 检查个别牙齿的详细情况,如牙根长度、根尖周有无病变、牙根有无吸收、牙根形态是否异常(如弯曲、短根)、邻牙邻面龋坏等,有时在初诊时,医生会针对有疑问的牙齿拍摄1-2张。
    • 次数: 通常1-2张(根据需要)。

初诊阶段总计:通常需要拍摄3-4张片子(全景片1张 + 头颅侧位片1张 + 根尖片1-2张)。

📍 二、 矫正治疗过程中 —— 根据需要拍片(可能0-4次不等)

在矫正器戴入、加力、调整的过程中,医生通常通过口内检查和模型来监控牙齿移动,但在以下特定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要求拍片复查:

  1. 治疗中评估(不常规):

    • 目的: 有时为了确认牙齿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或者评估牙根状况(如怀疑牙根吸收),可能会在治疗中期(如6个月或1年后)拍摄一次全景片或针对特定牙齿的根尖片,但这并非所有病例都需要。
    • 次数: 可能0-1次。
  2. 并发症或问题出现时:

    • 目的: 如果治疗中出现牙齿疼痛、松动异常、牙龈肿痛、托槽脱落频繁、牙齿移动缓慢或停滞不前、怀疑有根尖病变复发、需要植入骨钉(种植支抗)后确认位置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拍摄根尖片全景片进行诊断。
    • 次数: 可能1-2次(根据问题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3. 复杂治疗或手术前:

    • 目的: 如果治疗方案涉及正颌手术(上下颌骨手术),术前需要拍摄头颅侧位片全景片,以及CBCT(锥形束CT) 进行精确的三维评估和手术模拟,术后也可能需要拍片复查。
    • 目的: 对于严重骨性畸形或埋伏牙需要手术导萌的情况,CBCT是必不可少的。
    • 次数: 可能增加2-4次(术前+术后)。

治疗阶段总计:通常0-2次,复杂病例(如正颌手术、严重埋伏牙)可能增加3-4次或更多。

📍 三、 矫正结束与保持阶段 —— 可能拍片(通常1-2次)

  1. 拆除矫治器时(保持器戴入前):

    • 目的: 拍摄全景片头颅侧位片,与初诊的片子进行对比,评估最终的治疗效果,包括牙齿排列、咬合关系、牙根状况、颌骨关系改善情况等,这是对整个治疗成果的客观记录和评估。
    • 次数: 通常1-2张(全景片1张 + 头颅侧位片1张)。
  2. 保持期间(不常规):

    • 目的: 在佩戴保持器的几年里,如果出现牙齿复发(如门牙有点反弹)、保持器损坏或丢失需要重做、或者医生在定期复诊时对某些情况有疑问,可能会拍摄根尖片全景片进行检查。
    • 次数: 通常0-1次(根据需要)。

结束与保持阶段总计:通常1-2次(拆除时必拍,保持期视情况)。

📍 总结与关键点

  • 常规范围: 对于大多数简单的错颌畸形病例,在整个矫正过程中(从初诊到结束),拍片次数大约在 5-8次 左右(初诊3-4张 + 治疗中0-2张 + 结束1-2张)。
  • 复杂病例: 如果是骨性畸形需要手术、有严重埋伏牙、牙周病需要密切监控、或者治疗中出现较多并发症,拍片次数会显著增加,可能达到10次以上
  • 核心目的: 拍片是为了精准诊断、制定个性化方案、监控治疗进程、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每次拍片都是必要的医疗决策。
  • 辐射安全: 现代牙科X光设备辐射剂量非常低(尤其是数字成像),正畸中常用的全景片和头颅侧位片辐射量很小,医生会遵循“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原则,只在必要时拍片,且会使用铅衣防护甲状腺等敏感部位,CBCT辐射量相对较高,但医生会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拍摄。
  • 与医生沟通: 最重要的是与你的正畸医生充分沟通,在初诊时,医生会解释为什么需要拍这些片子,以及整个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的拍片计划,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医生建议拍片,可以询问具体原因和预期信息。

矫正牙齿拍片是“必要且可控”的过程,初诊必拍,治疗中按需拍,结束必拍,保持期很少拍,具体次数交给专业判断,放心,医生不会让你多拍一张不必要的片子! 😊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