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缺失5颗后牙(All-on-4技术)
- 患者情况: 55岁男性,下颌右侧第一前磨牙至左侧第一前磨牙连续缺失5颗牙齿(#4-#8),剩余牙齿健康,但缺牙区牙槽骨有一定程度吸收,尤其是后牙区骨高度不足,患者希望恢复咀嚼功能,且对美观要求较高,不希望戴活动假牙。
- 术前评估:
- 口内检查:缺牙区牙龈健康,但牙槽嵴宽度、高度不足,尤其后牙区。
- 影像学检查:CBCT显示缺牙区骨量尚可,但后牙区(尤其是远中)骨高度较低,接近下颌神经管。
- 全身状况:无严重系统性疾病,不吸烟。
- 治疗计划:
- 方案: 采用 All-on-4 技术,在下颌缺牙区植入4颗种植体(通常在尖牙位置和第二磨牙位置各植入2颗,其中远中种植体呈一定角度以避开下颌神经管并利用现有骨量)。
- 手术:
- 局部麻醉下,在预定位置植入4颗种植体(如Nobel Biocare的NobelActive或Straumann的BLT系列)。
- 近中种植体(尖牙位置)垂直植入,远中种植体(第二磨牙位置)呈约30-45度角植入,末端位于下颌骨内,末端靠近下颌神经管但保持安全距离。
- 植入同期或二期进行骨增量(如需要,本案例骨量尚可,未行额外骨增量)。
- 修复:
- 即刻负重(可选): 如果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足够(ISQ > 65),可在手术当天或几天内安装临时修复体(丙烯酸树脂桥),恢复基本外形和功能。
- 最终修复: 骨结合期(通常3-6个月)后,取模,制作最终的CAD/CAM切削或烤瓷熔附金属桥(或全瓷桥),连接4颗种植体,恢复5颗缺失牙。
- 术后效果:
- 患者当天即可佩戴临时义齿进食(软食),咀嚼功能显著改善。
- 骨结合完成后,最终修复体美观、自然,与邻牙协调。
- 咀嚼效率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 长期随访(如5年)显示种植体稳定,骨水平维持良好。
- 关键点: All-on-4技术利用倾斜种植体克服了骨量不足问题,减少种植体数量,实现快速恢复功能,精准的术前规划和手术操作是成功的关键。
全口无牙颌(上下颌All-on-4)
- 患者情况: 68岁女性,上下颌所有牙齿缺失多年,长期佩戴全口活动义齿,但固位差、咀嚼无力、黏膜压痛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希望摆脱活动义齿,要求固定修复。
- 术前评估:
- 口内检查:无天然牙,牙槽嵴严重吸收,尤其上颌后牙区和下颌前牙区,口腔黏膜有压痕。
- 影像学检查:CBCT显示上下颌骨量普遍不足,上颌窦气化明显,下颌神经管位置低,骨密度多为D类(疏松)。
- 全身状况:有轻度高血压,控制良好。
- 治疗计划:
- 方案: 上下颌均采用 All-on-4 技术。
- 手术:
- 上颌:植入4颗种植体(通常在尖牙位置和第二磨牙位置),远中种植体倾斜植入以避开上颌窦,同期进行上颌窦提升(内提升或外提升)以增加后牙区骨量。
- 下颌:植入4颗种植体(尖牙和第二磨牙位置),远中种植体倾斜植入以利用骨量并避开下颌神经管。
- 植入后,安装愈合基台。
- 修复:
- 即刻负重: 在手术当天或几天内,制作并安装上下颌的临时丙烯酸树脂桥(即刻义齿),利用种植体和残留的牙槽嵴提供固位,患者即可佩戴临时义齿进食。
- 最终修复: 骨结合期(通常4-6个月)后,取模,制作最终的CAD/CAM切削桥(如Zirconia)或金属烤瓷桥,连接上下颌各4颗种植体,形成全口固定修复体。
- 术后效果:
- 患者当天即可佩戴临时义齿,摆脱了活动义齿的困扰,感觉舒适,咀嚼能力大幅提升。
- 骨结合完成后,最终修复体稳固、美观,发音清晰,咀嚼效率接近天然牙。
- 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非常满意。
- 长期随访(如8年)显示种植体稳定,骨水平稳定,软组织健康。
- 关键点: All-on-4是全口无牙颌固定修复的有效方案,尤其适用于骨量不足者,上颌窦提升和下颌神经管规避是手术难点,即刻负重极大提升了患者体验,需要良好的医患沟通和术后维护。
上颌后牙区多颗缺失伴骨量不足(骨增量后种植)
- 患者情况: 45岁女性,上颌右侧第一前磨牙至左侧第一磨牙缺失4颗牙齿(#4-#7),长期缺牙导致牙槽骨严重吸收,尤其上颌窦底位置很低,剩余骨高度不足3mm,患者希望种植修复,但担心骨量不够。
- 术前评估:
- 口内检查:缺牙区牙龈健康,但牙槽嵴低平菲薄。
- 影像学检查:CBCT清晰显示上颌窦底位置低,缺牙区骨高度严重不足(<3mm),骨宽度尚可,上颌窦黏膜无异常。
- 全身状况:健康,不吸烟。
- 治疗计划:
- 方案: 分阶段进行。
- 第一阶段(骨增量):
- 局部麻醉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在缺牙区植入人工骨粉(如Bio-Oss)或混合自体骨(如取自术区),提升上颌窦底高度,创造足够空间容纳种植体。
- 植入骨粉后,覆盖生物膜(如Bio-Gide),缝合软组织。
- 骨增量愈合期:6-9个月。
- 第二阶段(种植):
- 骨增量区愈合良好后,在提升后的骨床上植入4颗种植体(如Straumann BLT系列)。
- 植入后安装愈合基台,等待骨结合(3-6个月)。
- 第三阶段(修复):
骨结合完成后,取模,制作最终的CAD/CAM全瓷桥或金属烤瓷桥,连接4颗种植体,恢复4颗缺失牙。

- 术后效果:
- 骨增量区愈合顺利,无并发症。
- 种植体植入顺利,初期稳定性良好。
- 骨结合完成后,最终修复体美观、功能良好,与邻牙协调。
- 咀嚼功能恢复满意。
- 长期随访(如5年)显示种植体稳定,骨水平维持,上颌窦无异常。
- 关键点: 对于严重骨量不足(尤其是上颌后牙区),骨增量(如上颌窦提升)是种植成功的必要前提,需要充分的愈合时间,选择合适的骨移植材料和生物膜很重要,手术技巧和术后护理要求高。
下颌前牙区多颗缺失(即刻种植与即刻负重)
- 患者情况: 35岁男性,下颌左侧侧切牙至右侧侧切牙缺失3颗牙齿(#23-#25),因外伤导致缺失,缺牙区牙槽骨条件尚可,但希望快速恢复美观和功能。
- 术前评估:
- 口内检查:缺牙区牙龈形态基本正常,无明显塌陷,缺牙时间短(3个月),牙槽骨吸收不明显。
- 影像学检查:CBCT显示缺牙区骨量充足(高度、宽度),无重要解剖结构(如颏孔、神经管)干扰,骨密度较好。
- 全身状况:健康,无吸烟史。
- 治疗计划:
- 方案: 即刻种植 + 即刻负重。
- 手术:
- 在拔牙窝内即刻植入3颗种植体(如Osstem TSIII SA系列)。
- 确保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极佳(扭矩 > 35 Ncm,ISQ > 70)。
- 种植体植入方向和位置精确,确保最终修复体美观和生物力学合理。
- 安装愈合基台或临时基台。
- 修复:
- 即刻负重: 在手术当天或几天内,利用种植体和残留的牙槽嵴,制作并安装临时树脂桥(即刻义齿),恢复前牙美观和基本发音功能,患者可临时佩戴。
- 最终修复: 骨结合期(通常3-4个月)后,取模,制作最终的CAD/CAM全瓷桥(如Lava或e.max),连接3颗种植体,达到最终的美学和功能效果。
- 术后效果:
- 患者当天即可佩戴临时义齿,避免了缺牙期的尴尬,美观和功能即刻恢复。
- 骨结合完成后,最终全瓷桥美观逼真,色泽、形态与邻牙高度一致,发音清晰。
- 咀嚼功能良好。
- 患者满意度极高。
- 长期随访(如6年)显示种植体稳定,软组织健康,骨水平稳定。
- 关键点: 即刻种植+即刻负重适用于新鲜拔牙窝、骨条件好、无感染、患者配合度高的情况。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是成功的关键,需要精确的手术计划和修复设计,临时修复体的设计需保护软组织并引导其塑形。
多颗种植牙案例的共同要素与注意事项
- 全面的术前评估: 包括详细的口内检查、影像学检查(CBCT是金标准)、全身健康状况评估、口腔卫生状况评估、咬合分析、患者期望值评估。
- 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缺牙情况、骨条件、咬合、美学需求、经济状况、全身健康、依从性)制定最合适的方案。
- 多学科合作: 常常需要口腔外科医生(种植手术)、修复医生(设计制作修复体)、牙周医生(维护软组织健康)、正畸医生(必要时)等共同协作。
- 精湛的手术技术:
- 精准的种植体位置、角度、深度。
- 避开重要的解剖结构(神经、血管、上颌窦)。
- 确保良好的初期稳定性(扭矩、ISQ值)。
- 必要时进行骨增量(GBR, 上颌窦提升等)。
- 精良的修复设计:
- 考虑生物力学(咬合力分布、避免种植体过载)。
- 满足美学要求(尤其是前牙区)。
- 易于清洁和维护。
- 使用高质量的修复材料(全瓷、钛基台等)。
- 良好的医患沟通: 充分告知治疗方案、预期效果、风险、费用、术后注意事项及长期维护要求,管理患者期望值。
- 严格的术后维护:
- 定期复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之后每年1次)。
- 强化口腔卫生指导(使用种植体专用牙刷、冲牙器、牙线)。
- 预防和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定期洁治、刮治)。
- 长期随访是保障种植体长期成功的关键。
- 并发症管理: 了解并准备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种植体失败、感染、神经损伤、上颌窦炎、种植体周围炎、美学问题等。
多颗种植牙案例千差万别,从简单的连续几颗牙缺失到复杂的全口无牙颌重建,都需要系统化的诊疗流程,成功的多颗种植牙依赖于精准的术前规划、精湛的外科与修复技术、高质量的修复体、以及患者良好的口腔卫生和定期的专业维护,以上案例展示了不同场景下的解决方案,但实际操作中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口腔种植团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量身定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