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种植牙有可能出现“种歪”的情况,虽然这在经验丰富的医生和先进技术的辅助下发生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但仍然存在这种可能性。

“种歪”通常指的是种植体(相当于人工牙根)在植入牙槽骨时,其位置、角度或深度没有达到理想的设计状态,这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为什么可能出现“种歪”?
-
术前评估不足或误差:
- 影像学检查不充分: 如果术前拍片(如CBCT)质量不高、解读有误,或者没有充分评估牙槽骨的厚度、高度、密度、神经管位置、邻牙位置等关键信息,医生就无法精确设计种植体的理想位置和角度。
- 忽视软组织条件: 牙龈的厚度、附着位置、美学要求等软组织因素如果考虑不周,也可能导致最终修复体(牙冠)看起来“歪”或不符合美学标准。
-
手术过程中的技术因素:
- 医生经验不足: 缺乏经验的医生可能在操作中判断失误,尤其是在骨质条件复杂(如骨量不足、骨皮质致密、骨松质稀疏)的情况下,更容易偏离预定轨迹。
- 手术器械误差: 即使使用了数字化导板,导板本身如果制作有误差,或者术中固定不稳、使用不当,也会导致种植体植入位置偏差。
- 骨条件意外: 术中实际遇到的骨密度、骨量可能与术前评估有较大差异,医生如果未能及时调整方案,可能导致种植体位置不佳。
- 操作不当: 在备洞(钻孔)过程中,钻头方向控制不稳、用力不均等,都可能影响最终种植体的植入角度和位置。
-
患者因素:
- 张口受限或配合不佳: 患者张口太小,或者术中不自主移动头部、舌头等,都可能影响医生操作的精准度。
- 特殊解剖结构: 颌骨内的神经管、上颌窦等解剖结构限制了种植体的理想位置范围。
“种歪”可能带来的后果
-
影响功能:
- 咬合干扰: 种植体位置不正,可能导致修复后的牙冠与对颌牙咬合时早接触、干扰,引起咀嚼不适、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
- 受力不均: 种植体承受咬合力时,力量可能不是沿种植体长轴传导,而是产生侧向力,长期下来可能增加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松动甚至失败的风险。
-
影响美观:
- 牙龈形态异常: 种植体位置不正可能导致牙龈乳头形态不佳、牙龈黑三角、牙龈红肿或萎缩,影响笑容美观。
- 牙冠形态和位置异常: 即使牙冠制作精良,如果下面的种植体位置歪斜,最终修复出来的牙冠在排列、角度上也会显得不自然、不协调。
-
影响清洁和维护:
- 清洁困难: 位置不正的种植体和修复体可能形成难以清洁的死角,容易堆积食物残渣和菌斑,增加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这是导致种植牙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
修复困难:
如果种植体位置偏差过大,可能导致后续制作牙冠时基台选择困难、牙冠无法就位或固位不良,甚至需要额外手术(如骨增量、植骨)来纠正位置或增加骨量,增加治疗难度、时间和费用。
如何最大程度避免“种歪”?
- 选择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种植医生: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经验丰富的医生能更好地评估复杂情况,熟练运用各种技术,处理术中意外。
- 充分的术前检查和数字化设计:
- 高质量的CBCT检查: 精确评估骨量、骨密度、重要解剖结构。
- 数字化导板技术: 利用3D打印或CAD/CAM技术制作手术导板,医生在导板引导下进行操作,能显著提高植入位置的精确性,这是目前避免“种歪”的黄金标准之一。
- 数字化微笑设计: 在美学区,结合患者面部特征、牙龈曲线等进行美学设计,确保最终效果自然。
-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和规范流程: 确保手术过程安全、规范。
- 良好的医患沟通: 患者需充分了解自身口腔条件和治疗方案,术中配合医生。
- 术后定期复查和维护: 医生可以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种植牙“种歪”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但并非必然,随着数字化种植技术(尤其是CBCT和数字化导板)的普及和成熟,以及医生经验的积累,种植体植入位置的精确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大大降低了“种歪”的风险。
为了获得最佳的种植效果,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经验丰富的种植医生,并接受充分的术前检查和数字化设计至关重要,即使出现轻微的位置偏差,经验丰富的医生有时也能通过调整修复方案(如选择角度基台)来弥补,但如果偏差过大,则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干预措施,预防远比补救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