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手术的术前检查是确保手术安全、成功和长期效果的关键步骤,它就像是为你的口腔和身体做一个全面的“体检”,帮助医生了解你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以下是种植牙术前检查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口腔局部检查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直接关系到种植体能否成功植入和长期稳定。
-
口腔软组织检查:
- 目的: 评估牙龈、口腔黏膜、舌、颊等软组织的健康状况。
- 检查是否有炎症(如牙龈炎、牙周炎)、溃疡、感染、黏膜病变、张口受限等,软组织健康是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的基础。
-
口腔卫生状况评估:
- 目的: 评估患者日常口腔清洁能力和口腔卫生水平。
- 检查菌斑、牙石堆积情况,判断患者是否能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种植牙最常见的失败原因)的关键。 如果卫生差,医生可能会要求先进行专业的洁治(洗牙)和口腔卫生指导。
-
余留牙及咬合关系评估:
- 目的: 了解口腔内其他牙齿的健康状况和咬合功能。
- 检查余留牙是否有龋坏(蛀牙)、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病、过度磨损、咬合创伤等问题,评估上下颌牙齿的咬合关系(深覆合、深覆盖、反合、开合等),判断是否需要先进行正畸治疗或调颌。
-
缺牙区检查:
- 目的: 详细评估缺牙区的具体情况。
- 缺牙间隙: 测量缺牙区的宽度和高度,判断空间是否足够容纳种植体和最终修复体(牙冠)。
- 牙龈形态: 评估缺牙区牙龈的厚度、高度、形态,判断是否需要植骨或软组织增量来获得美观效果。
- 邻牙和对颌牙状态: 检查缺牙区旁边的牙齿(邻牙)和对面的牙齿(对颌牙)是否有倾斜、伸长、过度萌出等情况,这会影响种植体的位置和咬合设计。
-
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
- 目的: 这是评估骨量的金标准,无法仅凭肉眼判断。
- 根尖片(小牙片): 基础检查,用于观察单颗牙根尖周情况,但无法全面评估骨量。
- 曲面断层片(全景片): 常规检查,可以观察全口牙齿、牙槽骨、上颌窦、下颌神经管等重要解剖结构的大致情况,但分辨率有限,对骨量评估不够精确。
- 锥形束CT(CBCT): 目前种植术前评估的“金标准”! 它能提供三维立体图像,精确测量:
- 骨高度: 测量缺牙区牙槽骨垂直方向的厚度。
- 骨宽度: 测量缺牙区牙槽骨水平方向的厚度。
- 骨密度: 评估骨质的坚硬程度(骨密度越高,初期稳定性越好)。
- 重要解剖结构: 精确定位上颌窦底、下颌神经管、颏孔等关键位置及其与缺牙区的距离,避免损伤。
- 骨缺损情况: 判断是否有骨缺损及其范围。
- 邻牙牙根位置: 了解邻牙牙根是否靠近缺牙区。
- 研究模型: 通过取印模或口内扫描获取上下颌的精确模型,用于手术方案设计、制作手术导板(提高精度)、以及最终修复体的制作和咬合分析。
全身健康评估
种植手术虽是局部手术,但患者全身状况对手术安全、愈合和长期效果有重要影响。
-
病史采集:
- 目的: 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和潜在风险因素。
- 系统性疾病史: 如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高血压(血压控制情况)、血液系统疾病(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骨质疏松症、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颌骨坏死风险)、吸烟史、酗酒史等。
- 过敏史: 药物过敏、材料过敏史。
- 既往手术史: 特别是口腔颌面部手术史、放疗史(头颈部放疗后骨组织血供差,风险高)。
- 精神心理状态: 评估患者对手术的理解、配合度和期望值是否合理。
-
体格检查:
- 目的: 评估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
- 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检查颈部淋巴结;检查心肺功能等。
-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性进行):
- 目的: 辅助评估全身状况,排除潜在风险。
- 血常规: 了解有无贫血、感染、凝血问题。
- 凝血功能: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评估凝血功能,尤其对服用抗凝药物者至关重要。
-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血糖控制不佳(如糖化血红蛋白>7%)会显著增加感染和愈合不良风险。
- 肝肾功能: 评估重要器官功能,尤其对老年患者或长期服药者。
- 传染病筛查: 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根据医院规定和患者情况决定,涉及手术安全。
- 其他: 根据患者具体病史,可能需要检查其他项目,如甲状腺功能、骨密度等。
医生与患者的沟通
- 目的: 确保患者充分理解手术方案、风险、预期效果、费用、术后注意事项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 医生会详细解释检查结果,说明种植体的选择(品牌、尺寸、表面处理等),手术方式(是否需要植骨、是否微创等),修复方案(牙冠类型),可能的并发症(感染、神经损伤、种植体失败等),以及术后护理要求,患者应充分提问,确保理解。
种植牙术前检查是一个全面、个体化的过程,涉及口腔局部和全身状况的细致评估。CBCT影像学检查和详细的病史采集是其中最核心的环节。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
- 精准评估骨量: 确定能否种植、需要种植几颗、种植体植入的位置、角度和深度。
- 规避解剖风险: 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如下牙槽神经、上颌窦)。
- 制定个性化方案: 选择最合适的种植系统、手术方式(是否需要植骨、是否使用导板)和修复方案。
- 评估全身风险: 识别并控制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带来的风险,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 提高成功率: 通过全面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和患者,优化治疗方案,从而显著提高种植牙的长期成功率(通常在95%以上)。
- 管理患者期望: 通过充分沟通,让患者对手术效果有合理的预期。
切勿跳过或忽视术前检查! 它是保障你种植牙安全、成功和长久使用的基石,请务必配合医生完成所有必要的检查项目,并如实告知你的病史和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