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取骨术(骨增量手术)是解决牙槽骨量不足的关键步骤,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种植牙的长期效果,以下是进行取骨术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涵盖了术前、术中、术后及长期维护等多个方面:

🩺 一、 术前评估与准备
-
严格掌握适应症:
- 医生需准确评估患者缺牙区的骨量(高度、宽度、密度)是否确实不足,是否达到必须取骨的程度。
- 明确取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垂直骨缺损、水平骨缺损、上颌窦底提升、骨增量还是引导骨再生等。
- 排除绝对禁忌症:如严重未控制的全身性疾病(未控制的心脏病、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骨质疏松、活动性感染、恶性肿瘤、放疗史等)、严重口腔卫生差、未控制的牙周炎、精神疾病不配合者、对材料或药物过敏者。
-
全面的影像学检查:
- CBCT(锥形束CT): 是必需的!能精确测量骨缺损的尺寸、形态、密度,评估邻近重要解剖结构(如下颌神经管、上颌窦、鼻底)的位置和距离,为取骨方案设计(取骨部位、大小、形状)提供关键依据。
- 根部片(小牙片):有时作为补充。
-
详细的病史采集:
- 全身健康状况: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疾病、出血性疾病、骨质疏松、自身免疫病、过敏史、用药史(尤其是抗凝药、双膦酸盐类药物等)。
- 口腔病史:牙周炎史、根尖周炎史、手术史、放疗史、吸烟史(吸烟是骨增量失败的最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 生活习惯: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是否夜磨牙等。
-
口腔卫生控制:
- 术前必须进行彻底的牙周治疗(洁治、刮治),控制口腔内所有炎症(牙龈炎、牙周炎、根尖周炎),口腔卫生差是术后感染的主要来源。
- 可能需要进行术前抗生素预防性用药(尤其是有感染风险因素时)。
-
医患充分沟通:
- 向患者详细解释取骨的必要性、手术方案、预期效果、潜在风险与并发症、费用、愈合时间、术后注意事项等。
- 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 管理患者期望值,告知可能需要多次手术(取骨后需等待骨愈合,再进行种植手术)。
-
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
- 确定取骨来源(自体骨、异种骨、异体骨、人工骨或其组合)。
- 确定取骨部位(颏部、下颌升支外斜线、髂骨、胫骨、上颌窦等)。
- 设计取骨块的大小、形状和固定方式(如需要)。
- 设计取骨后的保护屏障材料(如胶原膜、钛膜等)和缝合方式。
⚕ 二、 术中注意事项
-
严格无菌操作:
- 手术区域严格消毒铺巾。
- 术者及助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手术衣。
- 手术器械、材料严格消毒灭菌。
-
精准的解剖定位与保护:
- 取颏部骨: 避免损伤颏孔及颏神经(下牙槽神经的终末支),防止术后下唇及颏部永久性麻木,CBCT精确定位颏孔位置。
- 取下颌升支外斜线骨: 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血管束。
- 取髂骨: 需由骨科医生或经验丰富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操作,避免损伤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腹腔脏器。
- 取上颌窦骨: 避免穿透上颌窦粘膜(如发生穿孔需立即修补),防止术后感染和种植体进入上颌窦。
-
轻柔操作,保护骨膜:
- 尽量减少对骨膜和软组织的损伤,保留骨膜的血液供应对骨块存活和愈合至关重要。
- 使用锋利的器械,避免粗暴牵拉和压迫。
-
骨块获取与处理:
- 自体骨: 取骨块时注意其形态、大小符合受区需求,获取后用生理盐水或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冲洗,避免骨膜、软组织附着,处理过程轻柔,避免暴力造成骨块碎裂或坏死。
- 异体/异种骨/人工骨: 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进行复水、处理,确保来源可靠、质量合格。
-
受区准备:
- 受区骨床需新鲜、出血良好(有血供),去除所有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确保骨块与受区骨面紧密贴合。
- 如需要,可进行骨皮质开窗或制备微孔,促进血管长入。
-
骨块固定与稳定:
- 如果取的是较大的自体骨块,通常需要用钛板钛钉进行坚固内固定,确保骨块在愈合过程中无移位。
- 骨块与受区骨面之间如有间隙,需填入骨移植材料。
-
屏障膜的应用:
- 骨移植材料表面必须覆盖生物相容性好的屏障膜(如胶原膜、钛膜),目的是:
- 隔离软组织,防止成纤维细胞长入,保证骨组织顺利再生。
- 维持骨再生空间。
- 保护移植材料。
- 膜需充分覆盖骨移植材料并超过边缘至少2-3mm,确保边缘封闭良好,钛膜可能需要钛钉固定。
- 骨移植材料表面必须覆盖生物相容性好的屏障膜(如胶原膜、钛膜),目的是:
-
精细的软组织关闭:
- 无张力、严密缝合软组织瓣,关闭创口,防止屏障膜外露(外露是感染和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 避免死腔,必要时放置引流条。
🩹 三、 术后注意事项(患者需严格遵守)
- 术后24-48小时冰敷: 减轻肿胀和疼痛,用毛巾包裹冰袋,每次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
- 术后饮食:
- 术后当天至拆线前,严格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粥、汤、酸奶、布丁、果泥等),温度不宜过热。
- 避免手术区域咀嚼,使用对侧进食。
- 避免用吸管喝水或饮料,吸吮动作易导致血块脱落或创口裂开。
- 避免辛辣、过硬、过烫、刺激性食物。
- 口腔卫生维护:
-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
- 24小时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医生开具的漱口水(如氯己定漱口水)轻轻含漱,避免用力冲洗手术区。
- 手术区域周围的牙齿可以正常刷牙,但要动作轻柔,避开手术区域。
- 避免用舌头、手触碰手术区域。
- 休息与体位:
- 术后1-2天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弯腰、低头,防止加重肿胀和出血。
- 睡觉时可适当垫高头部。
- 药物使用:
- 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生素(通常需要5-7天),完成整个疗程,预防感染。
- 按需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注意药物禁忌和相互作用。
- 如有其他基础疾病用药,请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
- 术后反应:
- 肿胀、疼痛、淤青、轻微渗血是正常术后反应,通常在术后2-3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退,可冰敷缓解。
- 如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联系医生:
- 剧烈且持续的疼痛,止痛药无效。
- 肿胀迅速加剧或蔓延至颈部、眼眶。
- 术后持续大量出血或血块脱落。
- 术后2-3天后症状反而加重。
- 伤口裂开、材料外露。
- 出现发烧(体温>38.5℃)。
- 下唇、颏部、舌头等部位出现麻木或感觉异常(尤其是进行性加重)。
- 拆线: 按医生约定时间准时拆线(通常术后7-14天)。
- 戒烟: 术后绝对禁止吸烟! 吸烟严重影响血液循环和组织愈合,是骨增量手术失败的最主要风险因素,至少在骨愈合期间(通常3-6个月)必须戒烟。
⏳ 四、 术后长期管理与复查
- 定期复查: 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等),评估骨愈合情况。
- 等待骨愈合: 取骨术后需要足够的骨愈合时间(通常至少3-6个月,有时更长),医生会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骨量足够且稳定后,才能进行二期手术(种植体植入)。切勿急于求成!
- 二期手术(种植体植入): 在确认骨条件成熟后,进行种植体植入手术,同样需要严格遵循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 最终修复与维护: 种植体植入后还需经过3-6个月的骨结合期,之后进行上部结构修复(牙冠),修复完成后,需像真牙一样进行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刷牙、牙线、冲牙器),并定期(每3-6个月)进行专业的种植体周围维护检查,预防种植体周围炎。
- 长期随访: 种植牙并非一劳永逸,需要终身维护和定期复查,以监测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的健康状况。
📌 总结关键点
- 术前评估是基石: CBCT、全身/口腔健康评估、沟通知情同意缺一不可。
- 无菌操作是保障: 严防感染。
- 精准解剖是关键: 避免损伤神经、血管、重要器官。
- 材料选择与技术核心: 骨来源、屏障膜、固定方式的选择和操作质量决定成败。
- 患者配合是成功一半: 严格遵循术后医嘱(尤其是戒烟、饮食、口腔卫生、休息、用药)至关重要。
- 耐心等待骨愈合: 骨增量后需给身体足够的时间重建骨组织,切勿急于种植。
- 长期维护保长久: 种植牙需要终身专业的维护和定期复查。
选择经验丰富的口腔种植或颌面外科医生进行手术,并在整个过程中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严格遵守医嘱,是提高种植牙取骨术成功率、获得长期稳定效果的最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