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拔牙后种植牙,CBCT描述的关键内容是什么?

以下是拔牙后种植牙CBCT检查的主要描述内容:

拔牙后种植牙,CBCT描述的关键内容是什么?-图1

核心目的:评估种植区域的三维解剖结构,确保种植体安全、精准植入并长期稳定。

  1. 牙槽骨评估(重中之重):

    • 骨量评估:
      • 高度: 测量拔牙窝底部到重要解剖结构(如下颌神经管、上颌窦底)的距离,判断是否有足够的垂直骨高度植入种植体,描述可能如:“拔牙窝底部距离下颌神经管上缘约XX mm,满足XX mm长度种植体植入要求”或“垂直骨高度不足XX mm,需考虑植骨或选择短种植体”。
      • 宽度: 测量拔牙窝颊舌向(或近远中向)的骨宽度,判断种植体植入后周围是否有足够的骨壁支撑,描述可能如:“拔牙窝颊侧骨壁厚度约XX mm,舌侧约XX mm,宽度充足,适合XX直径种植体”或“颊侧骨壁菲薄/缺损,可能需要植骨或引导骨再生”。
      • 骨密度: 通过图像灰度分析评估骨质的密度(如D1-D4型骨),描述可能如:“目标区域骨质为D2型(致密皮质骨包裹松质骨),初期稳定性良好”或“区域为D4型(低密度松质骨),需考虑增加初期稳定性的措施或选择特定设计的种植体”。
    • 骨形态评估:
      • 拔牙窝形态: 观察拔牙窝是否规则,有无骨壁缺损、凹陷、骨刺、残留牙根碎片或炎性病变,描述可能如:“拔牙窝形态基本规则,颊侧骨壁完整,舌侧见约XX mm骨缺损”或“拔牙窝内未见明显残留牙根或炎性组织”。
      • 骨嵴形态: 评估牙槽嵴的形态(平坦、凹陷、尖形等),这对种植体植入角度和修复体设计有影响,描述可能如:“牙槽嵴呈平坦型,利于种植体植入”或“牙槽嵴呈凹陷型,可能需要植骨改善形态”。
      • 骨皮质厚度: 评估种植体植入区域骨皮质的厚度和连续性,影响初期稳定性,描述可能如:“种植体植入区域骨皮质厚度约XX mm,连续性良好”。
  2. 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安全关键):

    • 下颌神经管: 精确定位其位置、走行方向、管径大小及其与拔牙窝底部/目标种植体植入点的距离,描述必须明确:“下颌神经管位于目标种植区域下方约XX mm,走行方向为XX,种植体植入点需距离神经管至少XX mm”。
    • 颏孔: 定位其位置、大小及其与种植区域的关系,描述可能如:“颏孔位于目标种植区域远中约XX mm,直径约XX mm,种植体植入需避让”。
    • 上颌窦:
      • 底壁位置: 测量拔牙窝底部到上颌窦底的距离,描述可能如:“拔牙窝底部距离上颌窦底约XX mm”。
      • 窦腔大小与形态: 评估上颌窦大小、气化程度、是否有分隔、黏膜是否增厚或有病变(如囊肿、炎症),描述可能如:“上颌窦气化良好,窦腔内未见明显病变,黏膜厚度约XX mm”或“上颌窦底壁菲薄/缺损,窦腔内可见液平面/软影,提示可能存在炎症,需术前治疗或谨慎考虑穿 sinus 植入”。
    • 鼻腭管/切牙孔: 对于上颌前牙区种植,需定位其位置,避免损伤,描述可能如:“鼻腭管位于目标种植区域腭侧约XX mm,种植体植入需避让”。
    • 邻牙牙根: 观察邻牙牙根的位置、形态、方向,以及与计划种植位点的关系,避免种植体损伤邻牙牙根,描述可能如:“近中邻牙牙根尖位于计划种植位点颊侧约XX mm,距离安全”或“远中邻牙牙根尖紧邻计划种植位点,需精确规划植入角度和深度”。
  3. 邻牙及咬合关系评估:

    • 邻牙状态: 观察邻牙牙根是否完整、有无龋坏、根尖病变、牙周状况等,描述可能如:“邻牙牙根完整,根尖无暗影,牙周状况良好”或“邻牙存在根尖周低密度影,需先行根管治疗”。
    • 咬合空间: 评估在计划种植体位置和修复体类型(如单冠、桥)下,是否有足够的垂直向咬合空间,描述可能如:“在计划种植体位置,垂直向咬合空间充足(约XX mm),适合放置基台和冠修复体”。
    • 对颌牙状态: 观察对颌牙是天然牙还是修复体,其形态、位置,评估可能的咬合干扰风险,描述可能如:“对颌为天然牙,牙尖形态尖锐,需在修复体设计中考虑咬合调整”。
  4. 软组织评估(间接参考):

    • 虽然CBCT主要显示硬组织,但有时也能观察到牙龈的厚度(尤其在牙槽嵴顶区域),为软组织手术提供参考,描述可能如:“牙槽嵴顶区域牙龈厚度估计约XX mm”。
    • 主要的软组织评估(如牙龈形态、附着龈宽度)仍需通过临床口内检查完成。

CBCT报告的典型描述结构

一份专业的CBCT报告通常包含以下部分:

  1. 患者信息与检查指征: 明确患者姓名、ID、检查日期、临床诊断(如“XX牙拔除后种植前评估”)。
  2. 检查方法: 简要说明使用的是哪种CBCT设备,扫描参数(如视野大小、分辨率等)。
  3. 三维重建图像展示: 提供关键断层的二维图像(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以及三维重建图像(表面重建、容积渲染等),清晰标注重要结构。
  4. 详细描述(核心部分): 按照上述评估要点,逐条、具体地描述所见情况,使用精确的测量数据和清晰的语言。
  5. 结论与建议:
    • 总结关键发现(如骨量是否充足、重要结构位置、是否存在禁忌症)。
    • 明确提出种植可行性判断。
    • 给出具体的种植方案建议:
      • 推荐种植体直径、长度。
      • 植入位置、角度建议。
      • 是否需要植骨(GBR)、上颌窦提升(内/外提升)、骨劈开等技术。
      • 需要规避的风险点(如神经、上颌窦)。
      • 对术前准备的建议(如邻牙治疗、上颌窦炎治疗)。
      • 对修复体设计的初步建议。
  6. 签名: 由出具报告的口腔放射科医生或种植专科医生签名。

拔牙后种植牙前的CBCT检查,其描述的核心在于精准量化种植区域的三维骨量(高度、宽度、密度、形态),精确定位所有关键解剖结构(神经管、上颌窦、重要孔管、邻牙根尖),并评估邻牙状态与咬合空间,这些详细、立体的信息是种植医生制定个性化、安全、高效、可预期成功的种植方案不可或缺的依据,没有CBCT的精准评估,种植手术就如同“盲人摸象”,风险和失败率会显著增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