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去骨在哪取

种植牙植骨(骨增量手术)时,如果需要自体骨(从患者自身获取的骨),通常取自以下几个部位,选择哪个部位取决于骨缺损的大小、位置、所需骨量以及医生的专业判断

种植牙去骨在哪取-图1

🦷 一、 口腔内邻近部位(最常用,创伤小,恢复快)

这是最优先考虑的部位,因为它们靠近手术区域,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通常不需要全身麻醉。

  1. 拔牙窝(拔牙窝刮取术):

    • 来源: 刚拔除的牙齿(尤其是后牙)的拔牙窝内壁或底部。
    • 特点: 这是获取自体骨最便捷、创伤最小的来源之一,在拔牙的同时或短期内,可以轻松刮取窝内松质骨,适合小范围的骨缺损填充。
    • 适用情况: 小型骨缺损、骨量不足不严重的情况。
  2. 上颌结节区域:

    • 来源: 上颌后牙槽骨后方的凸起部分(上颌结节)。
    • 特点: 该区域骨质相对致密,含有一定量的松质骨,可以获取小块骨片或骨屑,位置靠近后牙区,适合上颌后牙区的骨增量。
    • 适用情况: 上颌后牙区(磨牙区)骨量轻度不足。
  3. 颏部(下巴区域):

    • 来源: 下巴正下方(颏部)的皮质骨和松质骨。
    • 特点: 该区域骨量相对充足,容易获取,通常取小块皮质骨或松质骨,需要小心保护颏神经(支配下唇感觉),但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风险可控,取骨后对下巴外观影响通常很小。
    • 适用情况: 下颌前牙区或前磨牙区需要小到中等量骨增量时。
  4. 下颌升支(外斜线区域):

    • 来源: 下颌骨后外侧面的外斜线区域。
    • 特点: 该区域皮质骨较厚,可以获取皮质骨块或骨屑,需要做一个小切口,创伤比颏部稍大,但仍在口腔内,位置相对靠后。
    • 适用情况: 下颌后牙区需要骨增量,或者需要大量皮质骨块时。
  5. 磨牙后区:

    • 来源: 下颌磨牙后方的软组织下方区域。
    • 特点: 可以获取少量松质骨,操作相对简单,但骨量有限。
    • 适用情况: 下颌后牙区小范围骨缺损。

🦴 二、 口腔外身体其他部位(当口腔内骨量不足时使用)

当口腔内邻近部位无法提供足够的骨量时,医生可能会考虑从身体其他部位获取自体骨,这通常需要额外的手术切口,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可能需要全身麻醉。

  1. 髂骨(骨盆):

    • 来源: 髂骨嵴(骨盆上方边缘),通常是前上棘或后上棘。
    • 特点: 这是获取自体骨最常用的部位之一,因为它含有丰富的松质骨和皮质骨,骨量大,质量好,可以获取骨块、骨条或骨屑,需要做腹部或臀部外侧的切口,创伤较大,术后可能需要1-2周恢复日常活动,取骨部位会有酸痛感。
    • 适用情况: 需要大量骨移植(如严重骨萎缩、上颌窦内外提升、骨块移植重建等)时。
  2. 胫骨(小腿):

    • 来源: 胫骨内侧平台前方。
    • 特点: 主要获取皮质骨,创伤比髂骨小,但骨量相对较少,且位置不如髂骨方便。
    • 适用情况: 需要皮质骨块进行重建时,但使用频率低于髂骨。
  3. 颅骨(顶骨):

    • 来源: 颅骨外板。
    • 特点: 主要获取皮质骨,创伤相对较小(头部切口),但骨量有限,且需要特殊器械。
    • 适用情况: 需要少量皮质骨时,应用较少。
  4. 肋骨:

    • 来源: 肋骨(通常是第6-8肋)。
    • 特点: 可以获取皮质骨和松质骨,创伤较大,涉及胸腔,有气胸风险,恢复慢。
    • 适用情况: 需要大量骨移植时,但创伤大,风险高,应用较少,通常作为最后选择。

🧪 三、 非自体骨来源(不需要从自身取骨)

除了自体骨,医生也经常使用其他类型的骨移植材料,完全不需要从患者自身取骨

  1. 同种异体骨:

    • 来源: 来自捐献者(人类),经过严格处理(灭菌、灭活病毒等)后用于移植。
    • 特点: 骨源充足,避免自身取骨创伤,愈合速度通常慢于自体骨,存在极低的免疫排斥风险(但非常罕见),有块状和颗粒状等多种形式。
    • 适用情况: 广泛应用于各种骨增量手术,是自体骨的重要补充或替代。
  2. 异种骨:

    • 来源: 主要来自牛(小牛骨),经过高度脱蛋白和灭菌处理。
    • 特点: 骨源丰富,避免自身创伤,生物相容性好,但愈合速度通常比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慢,可能引起短暂的免疫反应。
    • 适用情况: 广泛应用于各种骨增量手术,尤其适合填充颗粒状缺损。
  3. 人工骨(骨移植替代材料):

    • 来源: 人工合成的材料,如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生物活性玻璃等。
    • 特点: 无生物源性,避免疾病传播和免疫排斥,具有骨引导作用,能引导自身骨细胞长入,但通常缺乏骨诱导能力(不能主动刺激骨形成),单独使用时愈合速度可能较慢,常与自体骨或异体骨混合使用。
    • 适用情况: 广泛应用于各种骨增量手术,常作为载体或补充材料。
  • 首选口腔内邻近部位: 拔牙窝、上颌结节、颏部、下颌升支等,创伤小,恢复快,是大多数情况下的首选。
  • 次选口腔外部位: 髂骨是最常用的身体其他部位来源,用于需要大量骨移植的情况,胫骨、颅骨、肋骨等使用较少。
  • 非自体骨是重要选择: 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等材料广泛应用,避免了自身取骨的创伤,是现代种植牙骨增量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常单独使用或与自体骨混合使用。

最终选择哪种骨移植材料或取骨部位,完全由您的种植医生根据您的具体口腔状况、骨缺损情况、全身健康状况以及医生的经验和偏好来决定。 在手术前,医生会详细解释计划,包括是否需要取骨、从哪里取、取多少,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个方案。💬 请务必与您的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所有细节和风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