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是一种常见的牙齿修复方式,它通过将人工牙根(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再在其上安装牙冠,恢复缺失牙的功能和美观,种植牙的材料和制作过程是决定其长期成功率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种植牙的主要材料
种植牙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种植体(人工牙根)、基台(连接件)、牙冠(修复体),每部分都有多种材料可选。

种植体(植入牙槽骨的部分)
- 钛及钛合金:
- 最常用、最经典、最成熟的选择。
- 优点:
- 优异的生物相容性: 与人体组织相容性极好,植入后能与骨组织形成牢固的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几乎不会引起排异反应。
- 良好的机械性能: 强度高、韧性佳、耐腐蚀性强,能承受咀嚼力。
- 长期临床验证: 有超过50年的成功应用历史,长期存留率数据非常可靠。
- 常见合金: 纯钛(Grade 1-4)、钛合金(如Ti-6Al-4V, Ti-6Al-4V ELI)。
- 氧化锆陶瓷:
- 较新的选择,主要作为钛的替代品。
- 优点:
- 极佳的生物相容性: 与钛相当,无金属离子释放风险。
- 美观性好: 陶瓷颜色更接近天然牙,尤其适合对金属过敏或前牙美学要求高的患者。
- 耐腐蚀性: 优于金属。
- 缺点:
- 脆性较大: 虽然高强度氧化锆(如3Y-TZP)强度已接近钛,但抗折裂韧性仍低于钛合金,对加工精度和临床操作要求极高。
- 弹性模量较高: 与骨组织差异较大,可能存在应力集中风险(但现代设计已改善)。
- 长期临床数据相对较少: 虽然发展迅速,但钛的长期数据仍是金标准。
- 成本较高。
- 其他材料(较少用): 如表面涂覆羟基磷灰石(HA)的钛种植体(促进骨结合),但涂层可能随时间剥脱,纯陶瓷(非氧化锆)因强度问题应用有限。
基台(连接种植体和牙冠的部分)
- 钛:
- 最常用、最可靠的选择。
- 优点: 强度高、韧性好、生物相容性极佳、加工精度高、与种植体连接稳固。
- 缺点: 颜色偏灰,在牙龈较薄或前牙区域可能影响美观。
- 氧化锆陶瓷:
- 美学修复的首选,尤其在前牙区。
- 优点: 颜色与天然牙高度一致,不透金属色,美观效果极佳,生物相容性好。
- 缺点: 脆性较大,对设计、加工和临床操作要求高;与钛种植体连接时,需考虑材料匹配性(如使用专用连接件或一体式氧化锆种植体)。
- 全瓷(如玻璃陶瓷): 用于特定美学基台,强度和适用范围有限。
- 金合金: 传统材料,生物相容性好,但颜色不美观,应用越来越少。
牙冠(暴露在口腔中,行使咀嚼和美观功能的部分)
- 金属烤瓷冠:
- 传统选择,目前应用仍较广。
- 结构: 内层是金属(如镍铬合金、钴铬合金、金合金),外层是烤瓷。
- 优点: 强度高、耐磨性好、价格相对较低(非贵金属)、颜色可调。
- 缺点:
- 金属边缘可能暴露: 尤其在牙龈退缩时,影响美观。
- 金属过敏风险: 镍铬合金等有潜在过敏可能。
- 透光性差: 金属基底可能使牙冠看起来不够通透、自然。
- 全瓷冠:
- 目前的主流美学修复选择。
- 材料:
- 氧化锆全瓷: 强度极高,适用于后牙和前牙,可制作单冠、桥、贴面等,颜色稳定,美观性好。
-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 如E.max,强度适中至较高,透明度、美学效果极佳,特别适合前牙单冠、贴面、前牙桥,可通过热压或CAD/CAM方式制作。
- 长石类玻璃陶瓷: 如Vita Mark II,主要用于前牙贴面,强度较低。
- 优点:
- 卓越的美学效果: 颜色、通透度、荧光性高度模拟天然牙。
- 无金属: 避免金属过敏和金属边缘暴露问题。
- 生物相容性好。
- 氧化锆强度高,适用范围广。
- 缺点:
- 氧化锆: 脆性相对金属烤瓷略高(但已足够临床使用),对咬合力要求极高时需谨慎;加工精度要求高;与对颌牙磨损可能略大于天然牙(但优于金属)。
- 二硅酸锂: 强度低于氧化锄,不适合长跨度桥和大面积缺损。
- 成本较高。
- 树脂冠:
- 主要用于临时修复。
- 优点: 制作简便、成本低、可调改。
- 缺点: 强度低、耐磨性差、易染色、使用寿命短(通常几个月到一年)。
种植牙的制作流程
种植牙的制作是一个多学科协作、高度精密化的过程,通常需要数周到数月时间,具体取决于患者的口腔条件、治疗计划和所选技术。
术前评估与规划
- 口腔检查: 检查缺牙区情况、口腔卫生、咬合关系、邻牙及对颌牙状态。
- 影像学检查:
- 根尖片: 初步了解牙槽骨高度和宽度。
- 曲面断层片: 整体观察颌骨情况。
- CBCT(锥形束CT): 至关重要! 精确测量牙槽骨的骨量(高度、宽度、密度)、重要解剖结构位置(如下牙槽神经管、上颌窦)、评估骨质量,为种植体选择、植入位置、角度、深度提供精确依据,常用于数字化导板设计。
- 模型分析: 制取研究模型,进行诊断蜡型,评估美学和咬合。
- 制定治疗计划: 确定种植体数量、位置、方向、大小、基台类型、牙冠材料、是否需要植骨、手术方案、时间安排等,与患者充分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
种植手术
- 麻醉: 局部麻醉。
- 切口与翻瓣: 在缺牙区牙龈上做切口,翻开牙龈瓣,暴露牙槽骨。
- 备洞: 根据术前规划和CBCT引导,使用专用种植机备洞,形成适合种植体植入的窝洞。数字化导板技术可显著提高手术精度和效率。
- 植入种植体: 将选定的种植体旋入或压入备好的窝洞中,确保位置、角度、深度符合计划。
- 缝合: 将牙龈瓣复位缝合。
- 愈合基台/愈合帽: 如果采用即刻负重或早期负重策略,可能会安装愈合基台,否则,安装愈合帽(覆盖螺丝),让种植体完全埋入牙龈下愈合。
- 骨增量(如需要): 如果骨量不足,同期或分期进行植骨(骨粉、骨膜等),为种植体提供足够的骨支持。
骨结合期(愈合期)
- 时间: 这是种植体与牙槽骨形成牢固骨结合的关键时期,通常需要 3-6个月,上颌骨(尤其疏松时)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 过程: 种植体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与骨组织直接接触,通过骨改建形成稳定的骨结合界面,期间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种植体承受过大力量(如戴用临时修复体需谨慎)。
- 复诊: 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
二期手术(如适用)
- 如果种植体是埋入式愈合(安装了愈合帽),在骨结合完成后需要进行二期手术。
- 过程: 切开牙龈,暴露种植体顶部,卸下愈合帽,安装愈合基台,愈合基台的作用是引导牙龈形成良好的袖口形态,为最终修复提供空间,通常需要 1-2周 的牙龈成型期。
取模与制作修复体
- 取模:
- 传统方法: 使用种植体转移杆连接种植体,取开窗式印模或闭窗式印模,记录种植体三维位置和牙龈形态。
- 数字化方法(主流趋势): 使用口内扫描仪直接扫描种植体和牙龈形态,获取数字化模型。更精准、舒适、高效。
- 比色: 在自然光下,根据邻牙、肤色等选择牙冠颜色。
- 制作修复体:
- 牙冠/桥: 在技工所根据模型(或数字化模型)制作。
- 传统方法: 技工手工制作蜡型,包埋,铸造(金属烤瓷)或压铸/切削(全瓷),上瓷,上釉。
- CAD/CAM方法: 基于数字化模型,设计修复体形态,由计算机控制切削机(如氧化锆、二硅酸锂块)切削成型,或3D打印(如树脂、某些陶瓷),然后进行烧结、染色、上釉等处理。效率高、精度高、可预测性强。
- 基台: 同样可由技工所根据模型制作个性化基台(尤其美学基台),或使用成品基台,数字化设计制作也越来越普遍。
- 牙冠/桥: 在技工所根据模型(或数字化模型)制作。
戴牙与调整
- 试戴: 将制作好的基台和牙冠在口内试戴。
- 检查:
- 就位性: 基台和牙冠是否能顺利就位,边缘密合度如何。
- 咬合: 检查咬合接触点,确保无早接触、干扰,咬合关系协调。
- 邻接关系: 与邻牙接触是否良好。
- 美观: 颜色、形态、牙龈边缘是否满意。
- 功能: 咀嚼运动是否顺畅无障碍。
- 粘接/螺丝固位:
- 粘接固位: 将牙冠用专用粘接剂粘固在基台上,优点是美观无螺丝孔,缺点是粘接剂残留风险,拆除困难。
- 螺丝固位: 牙冠通过中央螺丝固定在基台上,优点是拆卸方便,便于维修和清洁;缺点是中央螺丝孔可能影响美观(可用树脂充填)。
- 精细调整: 磨改咬合点,抛光牙冠表面。
- 医嘱: 告诉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口腔卫生维护方法(重点清洁种植体周围),定期复查计划。
- 材料选择: 钛种植体是金标准,氧化锆陶瓷是重要的美学和过敏替代选择,基台钛最可靠,氧化锆陶瓷美学佳,牙冠全瓷(氧化锆、二硅酸锂)是当前美学修复的主流,金属烤瓷仍有应用。
- 制作流程: 是一个精密、分阶段的过程,涉及术前精确规划(CBCT关键)、外科手术、骨结合等待、取模(数字化趋势)、技工室精密制作(CAD/CAM主流)、临床精细戴牙调整。
- 成功关键: 严格的适应症选择、精确的手术操作、充分的骨结合、高质量的修复体制作、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定期的专业复查,选择经验丰富的种植医生和信誉良好的技工所至关重要。
种植牙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种植修复在功能恢复和美学效果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缺牙患者提供了非常可靠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