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咬合记录硅橡胶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 一、 准备工作

  1. 选择合适的材料类型:

    • 加成型硅橡胶: 精度高、尺寸稳定性好、收缩率极低、操作时间相对较长(通常5-10分钟操作时间),适合高精度要求(如全瓷冠、种植体、复杂咬合重建)。
    • 缩合型硅橡胶: 操作时间短(通常1-3分钟)、价格较低、精度相对加成型略低,适合一般咬合记录、简单修复或作为初步记录。
    • 双组分(基膏+催化剂): 需要按厂家比例精确调拌。
    • 注射型: 通常为单组分,通过注射器注入,操作更便捷,但需要合适的注射头和托盘。
    • 片状/条状: 预制成型,直接放入口内咬合,精度较低,仅用于简单记录或参考。
  2. 选择合适的托盘:

    咬合记录硅橡胶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图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上颌托盘: 通常选择有足够高度的后牙区解剖式托盘,能容纳足够的材料,且不影响患者咬合。
    • 下颌托盘: 选择平面或低解剖式托盘,避免干扰咬合,有时也使用上颌托盘倒置用于下颌。
    • 要求: 托盘大小、形态与牙弓匹配,无倒凹,不影响咬合高度,易于放入和取出。注射型材料通常需要配套的专用注射托盘。
  3. 患者准备:

    • 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消除紧张。
    • 确保患者口腔内无食物残渣、唾液过多,必要时进行隔湿(使用棉卷、吸唾器)。
    • 调整患者体位:上颌记录时,患者头部直立或稍后仰;下颌记录时,患者头部稍前倾。 这有助于材料流动和避免气泡。
    • 确保患者舒适,能保持张口状态。
  4. 器械准备:

    • 调拌纸/板、调拌刀(如果是双组分)。
    • 计时器。
    • 棉卷、吸唾器。
    • 气枪(可选,用于吹干托盘)。
    • 支撑材料(如石膏、自凝树脂、咬合记录架)。

🪑 二、 操作步骤 (以双组分加成型硅橡胶为例)

  1. 调拌材料:

    • 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的比例(如1:1)取用基膏和催化剂。
    • 在调拌纸/板上,用调拌刀充分、均匀地调拌两种组分,直到颜色完全均匀一致。彻底混合是关键!
    • 调拌时间:一般在1-2分钟内完成,动作要快速、轻柔、避免卷入过多空气避免过度搅拌以免产生过多热量影响操作时间或材料性能。
    • 调拌完成后,检查是否有未混合的颗粒或条纹。
  2. 涂布材料:

    咬合记录硅橡胶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图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将调拌好的硅橡胶适量地涂抹在上颌托盘后牙区(通常是第一磨牙区域)
    • 涂抹原则:
      • 厚度适中: 通常1-2mm厚,太薄易导致记录不全或变形;太厚患者难以忍受且影响精度。
      • 覆盖关键区域: 重点覆盖后牙的颊舌侧咬合面,特别是需要精确记录的咬合接触点(如尖牙、第一磨牙)。
      • 避免前牙区过多: 前牙区通常不需要厚材料,以免干扰咬合或引起恶心。
      • 避免气泡: 涂抹时动作轻柔,用调拌刀轻轻刮平,避免在材料中裹入气泡,可以用调拌刀背面轻轻拍打托盘底部排出气泡。
  3. 放入托盘:

    • 嘱患者适度张口
    • 将涂好材料的托盘平稳、轻柔地放入患者口腔内,对准牙弓位置
    • 确保托盘完全就位,边缘无悬空或翘起。
  4. 引导患者咬合:

    •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 明确指令: 清晰、缓慢地指导患者:“请轻轻咬住,用后牙咬紧,感觉上下牙齿接触在一起,不要用前牙咬。”
    • 达到正中咬合位: 指导患者反复做轻咬-放松-再轻咬的动作数次,让患者找到最舒适、最自然的正中咬合位(即上下牙尖窝最广泛接触的位置)。
    • 保持咬合: 当患者确认咬合到位后,嘱其稳定地保持住咬合,不要移动下颌。
    • 时间控制: 根据材料的操作时间(加成型通常5-10分钟),计时开始,在此期间,不要移动托盘,避免患者说话或吞咽,必要时可用手轻轻托住患者下巴保持稳定。
  5. 取出托盘:

    • 达到操作时间后(或材料开始初步固化),顺牙弓方向,轻轻、平稳地取出托盘。避免扭曲或撬动,以免破坏记录。
    • 检查记录是否完整、清晰。
  6. 检查记录:

    咬合记录硅橡胶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图3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目视检查:
      • 完整性: 记录是否覆盖了所有需要记录的牙位(尤其是后牙颊舌侧和咬合面)?有无缺损?
      • 清晰度: 咬合面的接触痕迹是否清晰可见?边缘细节是否清楚?
      • 厚度: 材料厚度是否均匀且足够?
      • 气泡: 表面或内部是否有大气泡?气泡会严重影响精度。
      • 变形: 记录有无扭曲或变形?
    • 咬合检查(可选但推荐):
      • 将记录(连同托盘)放回患者口中,让患者再次咬合,感受是否与之前一致。
      • 或将记录放在石膏模型上,检查咬合接触点是否吻合。
    • 判断: 如果记录完整、清晰、无气泡、无变形、厚度合适,则记录成功,否则,需重新取模。
  7. 固定记录(重要!):

    • 为了防止记录在后续操作中变形或丢失,必须立即将其固定在石膏模型上或使用咬合记录架
    • 方法:
      • 石膏固定: 在石膏模型的后牙区(通常是第一磨牙区域)的咬合面上,堆放少量石膏,将记录的相应部分轻轻按压入石膏中,待石膏硬固。
      • 咬合记录架: 将记录放入专用的咬合记录架中,拧紧螺丝固定。
    • 目的: 确保记录与模型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后续加工(如制作修复体、设计种植方案)中保持不变。
  8. 清洁与消毒:

    • 操作结束后,彻底清洁托盘、器械等。
    • 硅橡胶记录本身通常不需要额外消毒,但接触过患者口腔,处理时需注意卫生。

⚠ 三、 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

  1. 严格遵循厂家说明: 不同品牌、类型的硅橡胶(加成型/缩合型、双组分/注射型)在比例、操作时间、固化时间、调拌方式上差异很大,务必仔细阅读并遵循产品说明书。
  2. 调拌均匀: 这是保证材料性能和准确性的基础,混合不充分会导致固化不全、性能下降。
  3. 避免气泡: 气泡是咬合记录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调拌、涂布、放入托盘时都要轻柔,避免卷入空气,必要时可用真空搅拌机。
  4. 精确的咬合指令: 医生必须能准确判断患者的正中咬合位,并清晰有效地指导患者达到并保持该位置,对于复杂咬合或患者配合度差的情况,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或使用其他辅助手段(如咬合纸、面弓)。
  5. 托盘选择与适配: 不合适的托盘会导致材料过薄、过厚、无法就位或取出困难,直接影响记录质量。
  6. 时间控制: 特别注意缩合型材料操作时间很短,必须快速完成调拌、涂布、放入、引导咬合,加成型材料操作时间相对充裕,但也要注意在材料开始变硬前完成操作。
  7. 患者体位与支撑: 正确的患者头部位置有助于材料流动和避免气泡,必要时用手或头托稳定患者头部。
  8. 立即固定: 记录取出后必须立即固定,防止变形。
  9. 过敏反应: 硅橡胶过敏非常罕见,但仍有发生可能,如患者有硅橡胶过敏史,需改用其他材料(如咬合蜡、咬合纸、藻酸盐等)。
  10. 清洁与隔湿: 口腔内唾液、血液、食物残渣都会影响材料附着和记录精度,操作前务必做好清洁和隔湿。

咬合记录硅橡胶的使用核心在于精确的材料调拌、正确的托盘选择、有效的咬合引导、快速的流程控制以及及时的记录固定,每一步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记录失败,进而影响后续修复或治疗的准确性,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并严格遵守注意事项,是获得可靠咬合记录的关键。💪🏻

希望这份详细的指南能帮助你顺利完成咬合记录操作!如果有特定品牌或类型的材料需要更具体的指导,可以再进一步询问。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