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如何通过具体的前期准备步骤有效创造内收条件?

矫正牙齿过程中收门牙是解决牙列前突、门牙缝隙过大等问题的核心环节,其本质是通过正畸力引导门牙向牙弓内侧移动,同时协调牙弓与颌骨的关系,这一过程依赖牙槽骨的改建能力,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分阶段进行,以下是具体方法和步骤: 收门牙前需先完成基础准备工作,核心是“获取间隙”——即让门牙有足够向内移动的空间,具体包括:

如何通过具体的前期准备步骤有效创造内收条件?-图1

  1. 口腔检查与方案设计:通过拍摄全景片、头颅侧位片、口腔扫描等,评估牙齿拥挤度、前突程度、牙槽骨条件等,确定是否需要拔牙,若存在牙列拥挤(拥挤度>Ⅳ度)或骨性前突(上颌前牙唇倾严重),通常需拔除第一前磨牙(俗称“虎牙”后面的牙齿),为门牙内留出间隙;若为轻度前突或牙缝过大,可通过不拔牙方式(如扩弓、邻面去釉)获取间隙,邻面去釉即磨除牙齿邻面少量釉质(约0.2-0.5mm),既能提供间隙又不损伤牙齿健康。
  2. 排齐整平牙弓:用镍钛弓丝(从细到粗依次更换)将拥挤错位的牙齿初步排齐,并整平牙弓曲线(调整 Spee 曲线深度,解决“深覆合”问题),此阶段约需3-6个月,目的是让所有牙齿在同一平面上,为后续门牙内收奠定基础。

核心阶段:关闭间隙,内收门牙

当牙弓排齐整平后,进入“关闭间隙”阶段,即利用获得的间隙将门牙向内移动,常用方法分两类,具体适用情况不同:

滑动法

  • 原理:用不锈钢方丝(如0.019×0.025英寸)作为主弓丝,在侧切牙远中放置牵引钩,通过橡皮链或镍钛拉簧连接牵引钩与磨牙带环,施加持续轻力(约50-150g),引导门牙沿弓丝向远中(后方)滑动。
  • 适用情况:轻中度前突、牙列已基本排齐的患者,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
  • 优点:力量持续柔和,复诊间隔长(4-6周一次),患者不适感较轻。
  • 缺点:对支抗(抵抗反作用力的能力)要求高,若支抗不足,可能导致后牙前移,占用门牙内收间隙。

关闭曲法

  • 原理:在弓丝上弯制特定曲(如泪滴曲、T形曲),通过曲的弹性变形释放力量,直接推动门牙向内移动,曲的高度约5-7mm,可产生50-200g的可调节力量。
  • 适用情况:需大量内收(如骨性前突明显)、牙周条件较差(需轻力控制)或滑动法效果不佳者。
  • 优点:对牙齿移动控制更精准,可同时调整牙齿转矩(牙根倾斜度),避免内收后门牙“直立”或“内扣”。
  • 缺点:复诊频繁(2-3周需加力一次),操作复杂,患者可能因曲的凸起感到口腔不适。

两种方法对比
| 方法 | 原理 | 适用情况 | 优点 | 缺点 |
|------------|-----------------------|---------------------------|-------------------------------|-------------------------------|
| 滑动法 | 弓丝+牵引装置持续滑动 | 轻中度前突、牙列整齐 | 力量柔和、复诊间隔长 | 支抗要求高 |
| 关闭曲法 | 弓丝曲弹性释放力量 | 大量内收、牙周条件差 | 控制精准、可调转矩 | 复诊频繁、操作复杂 |

关键辅助:支抗控制

无论哪种方法,支抗控制都是决定门牙内收效果的核心,支抗不足会导致后牙前移,使门牙内收量不足,甚至影响面型,常用支抗增强措施包括:

  • 种植钉支抗:在颧牙槽嵴或牙槽间隔植入微型钛钉(直径1.2-2.0mm),直接连接牵引钩施加力量,实现“绝对支抗”(后牙基本不动),尤其适合成人或严重前突患者。
  • 横腭杆/Nance弓:通过腭部装置连接上颌双侧磨牙,限制磨牙前移,适合青少年或轻度支抗不足者。

精细调整与保持

门牙内收到位后,需进入精细调整阶段:用细方丝(0.016×0.022英寸)调整门牙转矩(使牙根向唇侧或腭侧倾斜,避免“内扣”)、调整咬合关系(确保上下牙尖窝相对),此阶段约需3-6个月,完成后拆除矫治器,需佩戴保持器(哈雷保持器、透明压膜保持器等)至少1-2年,防止门牙复发。

影响收门牙效果的因素

  1. 年龄:青少年牙槽骨改建活跃,移动速度较快(每月约1mm);成人代谢较慢,移动速度略低(每月约0.5mm),但最终效果不受影响。
  2. 支抗控制:支抗越强,门牙内收越充分,面型改善越明显(如减少“嘴凸”)。
  3. 个人配合:按时复诊、正确佩戴橡皮链/牵引装置、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牙周炎影响牙齿移动),是确保效果的关键。

FAQs

Q1:收门牙过程中会疼痛吗?
A1:一般会有轻微酸胀感,尤其在每次加力后2-3天,属于正常组织反应(牙槽骨受压力后改建),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若疼痛剧烈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检查,排除装置异常或牙周问题。

Q2:收门牙需要多长时间?
A2:时间因个体差异较大,轻中度前突、配合良好者,关闭间隙阶段约6-8个月;复杂病例(如严重骨性前突、需大量内收)可能需10-12个月,整体矫正周期(含排齐、保持等)通常为1.5-3年,具体需医生根据牙齿移动速度和方案调整评估。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