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齿矫正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通常需要1-3年甚至更长时间,并且需要孩子、家长和正畸医生的密切配合,以下是儿童牙齿矫正的主要阶段和流程:

🦷 第一阶段:咨询、评估与诊断(“我需要矫正吗?”)
-
初次咨询:
- 家长带孩子到正畸专科医生或具备正畸资质的口腔医院/诊所。
- 医生会进行初步的口腔检查,观察孩子的牙齿排列、咬合关系、面部发育、口腔习惯(如吮指、吐舌、口呼吸等)。
- 医生会询问孩子的病史、家族史、生长发育情况等。
- 医生会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错颌畸形(如牙齿拥挤、龅牙、地包天、开颌、深覆颌等),以及是否需要矫正、何时开始矫正。
-
全面检查与数据收集:
- 口腔检查: 更详细的检查牙齿、牙龈、牙周、颌骨发育情况。
- X光片:
- 全景片(曲面断层片): 观察全口牙齿的发育情况、牙根形态、牙槽骨状况、是否存在多生牙、埋伏牙等。
- 头颅侧位片: 这是极其重要的检查,用于分析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向、比例、牙齿与颌骨的关系、上下颌骨的协调性、面部软组织轮廓等,是制定矫正方案的关键依据。
- 牙齿模型(牙模):
- 传统方法:用藻酸盐等材料取上下颌牙齿的印模,灌制成石膏模型,模型可以直观地观察牙齿排列、拥挤度、咬合关系,用于方案设计和后期对比。
- 数字口扫:现在越来越常用,用扫描仪在口内直接获取牙齿的三维数字模型,更精确、舒适,并能直观地在电脑上模拟移动效果。
- 面部及口内照片: 拍摄正面、侧面、微笑时的照片,记录矫正前的面部和牙齿状态,用于后期效果对比和方案设计。
-
诊断与方案设计:
- 医生综合所有检查结果(临床检查、X光片、模型、照片),明确诊断孩子存在的具体错颌问题及其原因(骨骼问题?牙齿问题?功能性因素?)。
- 根据诊断结果、孩子的生长发育阶段(替牙期?恒牙早期?)、年龄、面部美观需求、配合度、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 方案可能包括:
- 是否需要矫正?
- 何时开始矫正? (地包天等骨性问题可能需要早期干预;一般拥挤或龅牙可能等恒牙早期开始)
- 选择哪种矫治器? (传统金属托槽、陶瓷托槽、自锁托槽、隐形矫治器、活动矫治器、功能矫治器等)
- 拔牙与否? (对于严重拥挤或前突,可能需要拔除某些健康牙齿为牙齿排齐创造空间)
- 是否需要其他辅助治疗? (如扩弓器、前方牵引、肌功能训练等)
- 预期疗程和费用。
- 医生会与家长和孩子(如果年龄足够)充分沟通,解释方案、预期效果、可能的风险、注意事项、费用等,达成共识。
🦷 第二阶段:矫治前准备(“开始矫正前要做什么?”)
-
口腔治疗:
- 洗牙: 确保口腔卫生良好。
- 补牙: 治疗所有蛀牙(龋齿)。
- 拔牙(如方案需要): 按计划拔除指定的牙齿(通常为前磨牙),拔牙后需要等伤口愈合(约1-2周)才能开始戴矫治器。
- 牙周治疗: 如果存在牙龈炎或牙周炎,需要先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洁治、刮治等),待牙周健康稳定后再开始矫正。
- 处理其他口腔问题: 如口腔不良习惯的破除指导、乳牙滞留的拔除等。
-
粘接附件(如适用):
- 对于隐形矫治器,在口内粘接用于固定牙套的小附件(通常由树脂制成)。
- 对于传统托槽矫治器,在粘接托槽前,有时需要在牙齿表面粘接小树脂点(称为“粘接前处理”或“酸蚀”),以增强托槽的粘接力。
🦷 第三阶段:主动矫治阶段(“戴上牙套后的漫长旅程”)
这是矫正的核心阶段,时间最长(通常1-2年或更长)。
-
戴入矫治器:
- 传统/自锁托槽矫治器: 医生用专用的粘接剂将金属或陶瓷托槽精确地粘接在牙齿的特定位置上,将弓丝(镍钛丝、不锈钢丝等)依次放入托槽的槽沟中,用结扎丝或橡皮圈固定,弓丝的弹性会开始施加力量,引导牙齿移动。
- 隐形矫治器: 孩子会收到一系列(通常20-40副或更多)由透明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量身定制的牙套,孩子需要每1-2周更换一副新的牙套,每天佩戴20-22小时以上(仅吃饭、刷牙时摘下),依靠牙套的轻微弹性力量移动牙齿。
- 活动矫治器/功能矫治器: 由医生根据模型设计和制作,孩子需要自行佩戴(通常每天佩戴12-20小时),主要用于早期干预或引导颌骨发育。
-
定期复诊(关键!):
- 频率: 通常4-6周复诊一次(具体频率由医生根据矫治器和牙齿移动情况决定)。
- 目的:
- 加力/调整: 医生会检查牙齿移动情况,更换更粗的弓丝或调整弓丝形态,更换新的隐形牙套,调整功能矫治器等,持续施加适当的矫治力。
- 检查口腔卫生: 医生会仔细检查孩子的口腔卫生状况,指导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牙线/冲牙器的方法,预防龋齿和牙龈炎(这是矫正期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 检查附件/托槽/弓丝: 检查是否有托槽脱落、弓丝刺嘴等问题,及时处理。
- 监控进展: 通过对比模型、照片或口扫数据,评估牙齿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需要调整方案。
- 调整饮食: 根据牙齿移动阶段,提醒孩子注意饮食。
-
口腔卫生维护(重中之重!):
- 矫正期间,牙齿和矫治器周围容易藏匿食物残渣和菌斑,大大增加了蛀牙和牙龈炎的风险。
- 必须做到:
- 饭后立即刷牙: 每次吃完东西后(包括零食),都要立即认真刷牙,每次至少2分钟,使用正畸专用牙刷(小头、刷毛软硬适中)、牙间刷、牙线(或水牙线/冲牙器)彻底清洁托槽周围、牙龈边缘和牙缝。
- 使用含氟牙膏和漱口水: 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 定期洁牙: 即使矫正期间也要每半年或遵医嘱进行专业洗牙。
-
饮食注意事项:
- 避免过硬、过粘、过大的食物: 如坚果、硬糖、口香糖(无糖也不建议)、爆米花、整颗苹果(可切成小块)、骨头、螃蟹壳等,以免损坏托槽、弓丝或导致其脱落。
- 避免太酸的食物饮料: 如碳酸饮料、柠檬汁等,容易腐蚀牙齿和托槽周围的釉质。
- 细嚼慢咽: 避免用前牙啃咬食物。
- 隐形牙套佩戴者: 只能喝凉水,不能喝热饮、含糖饮料或酸性饮料,以免牙套染色或变形。
-
可能的不适感:
初次戴牙套、每次复诊加力后几天内,牙齿可能会感到酸痛、无力、咀嚼不适(类似“牙酸”的感觉),这是正常现象,通常持续3-5天,可通过吃软食、遵医嘱服用止痛药缓解。
🦷 第四阶段:保持阶段(“摘下牙套≠结束!”)
这是最容易被忽视但极其重要的阶段!
-
拆除矫治器:
- 当医生确认牙齿移动到位、咬合关系良好、达到预期目标后,会拆除托槽或结束隐形牙套佩戴。
- 拆除后,牙齿和牙槽骨需要时间稳定在新的位置上。
-
取保持模:
拆除矫治器后,医生会立即取新的牙齿模型(或口扫),用于制作保持器,这是记录矫正后牙齿理想状态的“黄金标准”。
-
佩戴保持器:
- 目的: 维持矫正效果,防止牙齿因牙周组织改建、肌肉力量、生长等因素而复发(回到原来的位置)。
- 类型:
- 透明压膜保持器: 类似隐形牙套,覆盖在牙齿外侧,美观舒适。最常用。
- 传统 Hawley 保持器: 有塑料基托和金属丝,包裹在牙齿上,外侧有金属丝钩住,耐用性强,可进行微小调整。
- 固定保持器: 一根细丝粘接在下前牙舌侧(有时也用于上颌),可以长期保持,但需特别注意清洁。
- 佩戴要求:
- 初期(通常前6个月-1年): 全天佩戴(吃饭、刷牙时摘下透明压膜或Hawley保持器,固定保持器除外)。
- 后期(医生评估后): 逐渐过渡到仅夜间佩戴(睡觉时戴),有些医生建议终身夜间佩戴,尤其是在牙齿本身有复发倾向或生长未完全停止的情况下。
- 必须遵医嘱! 保持器的佩戴时间和方式是医生根据个体情况严格规定的,随意摘或不戴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
-
保持期复诊:
拆除矫治器后,医生会安排定期复诊(如拆除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之后可能每年一次),检查保持器的状态、牙齿稳定性、口腔卫生等,并根据情况调整佩戴要求或更换保持器(尤其是压膜保持器会老化变形)。
📌 总结关键点
- 个体化: 每个孩子的矫正方案和过程都是独特的。
- 时间跨度长: 从开始到结束(包括保持期)通常需要2-3年甚至更久。
- 医患合作: 孩子的配合(认真刷牙、戴保持器、注意饮食)、家长的监督和支持、医生的专业操作和定期调整,缺一不可。
- 口腔卫生是生命线: 矫正期间口腔卫生维护不当会导致严重后果(蛀牙、牙龈萎缩、黑三角)。
- 保持期是关键: 摘下牙套只是矫正成功的一半,认真佩戴保持器是防止复发的唯一有效方法。
- 专业评估: 儿童牙齿矫正应由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不要轻信非专业人士的建议。
建议家长在孩子替牙期(约6-7岁)就带孩子进行一次正畸专科检查,让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早期干预以及最佳的矫正时机,早发现、早干预、规范治疗、认真保持,才能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和灿烂自信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