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近期牙齿矫正后为何频发关节病?

牙齿矫正(正畸治疗)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或相关症状(如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虽然正畸治疗本身通常不是导致TMD的直接原因,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复杂的关联,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正畸治疗可能成为诱发或加重TMD的因素之一。

近期牙齿矫正后为何频发关节病?-图1

以下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分析:

🦷 一、正畸治疗与TMD的关联机制(为什么可能发生)

  1. 咬合关系的改变:

    • 正畸治疗的核心是移动牙齿,改变牙齿的排列和咬合关系(上下牙的接触方式)。
    • 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新的咬合关系需要肌肉、韧带和关节去适应,这种适应过程有时会导致肌肉紧张、痉挛或关节负荷增加,从而引发或加重TMD症状。
    • 关键点: 如果矫正方案设计不当(例如过度内收前牙、过度压低或伸长牙齿、深覆合/深覆盖未得到正确处理),或者矫正后咬合干扰(早接触、高点)未及时调磨,就可能成为TMD的诱因。
  2. 肌肉功能的适应:

    • 牙齿位置改变后,负责咀嚼的肌肉(如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需要重新调整其工作模式和力量平衡。
    • 适应不良时,肌肉可能过度紧张或疲劳,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关节,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3. 关节负荷的改变:

    • 咬合关系的改变直接影响关节盘和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和受力。
    • 不合理的咬合可能导致关节盘受力不均、移位或髁突位置异常,增加关节内压力和磨损,诱发炎症或退变。
  4. 潜在的关节问题被暴露或加重:

    • 有些人可能在矫正前就存在轻微的、未被察觉的关节问题(如关节盘轻度移位、关节韧带松弛)。
    • 正畸治疗作为一种较大的咬合改变,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暴露或加重这些潜在问题。
  5. 矫正器本身的影响:

    • 矫正器(托槽、弓丝、隐形牙套)的佩戴和调整,有时会暂时性地改变口腔感觉或咬合接触点,引起肌肉不适。
    • 不合适的矫正器(如过大的力量、未及时调整)也可能增加关节负担。
  6. 患者的个体因素:

    • 关节易感性: 有些人天生关节结构或韧带较松弛,更容易出现问题。
    • 压力和习惯: 精神压力大、夜磨牙、紧咬牙、偏侧咀嚼、咬笔、嚼冰块等不良习惯,会显著增加关节负担,在咬合适应不良时更容易诱发TMD。
    • 既往TMD史: 有TMD病史的患者,正畸治疗需要更加谨慎。

🛡 二、如何降低正畸后发生TMD的风险(预防措施)

  1. 全面的正畸前评估:

    • 详细病史: 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TMD症状(弹响、疼痛、张口困难、头痛、耳痛等)、夜磨牙/紧咬牙史、不良习惯、关节外伤史等。
    • 临床检查:
      • 关节检查: 触诊关节区、咀嚼肌,检查张口度、张口型、关节弹响、杂音、压痛。
      • 咬合分析: 检查正中关系位、正中咬合位、工作侧、平衡侧的咬合接触,寻找早接触、干扰点。
      • 模型分析: 研究模型,分析咬合关系。
    •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 如关节X线片(许勒位)、关节MRI(用于评估关节盘位置、形态)等,特别是当有明确TMD症状或疑虑时。
  2. 谨慎制定正畸方案:

    • 尊重生理性: 矫正目标应建立在健康、稳定、功能良好的咬合基础上,而非单纯追求牙齿排列的完美,避免过度移动牙齿,尤其是前牙的过度内收。
    • 考虑关节健康: 方案设计应考虑对关节负荷的影响,对于有TMD风险或病史的患者,方案可能需要更保守,或者优先处理关节问题。
    • 解决咬合问题: 对于深覆合、深覆盖、锁颌等可能影响关节的错颌畸形,应制定周全的矫治计划。
  3. 精细的矫治过程:

    • 轻力矫治: 遵循轻力原则,避免使用过大力量移动牙齿,减少对牙周组织和关节的刺激。
    • 阶段性调整: 定期复诊,仔细检查咬合接触,及时调磨干扰点,确保咬合均匀。
    • 关注患者反馈: 重视患者主诉,如有关节不适,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整矫治方案。
  4. 良好的矫治后保持:

    • 保持器至关重要: 矫治完成后,必须佩戴保持器,稳定新的咬合关系,防止复发,不合适的保持器或未坚持佩戴是导致咬合不稳定、诱发TMD的常见原因。
    • 定期复查: 保持期间定期复查,检查保持器是否合适、咬合是否稳定。
  5. 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

    • 告知风险: 在治疗前告知患者正畸与TMD可能的关联,强调配合治疗和保持的重要性。
    • 管理不良习惯: 纠正夜磨牙/紧咬牙(可能需要佩戴咬合垫)、偏侧咀嚼等习惯。
    • 压力管理: 学习放松技巧,减轻精神压力。
    • 避免过度使用: 避免咬硬物、大张口等。

🩺 三、如果正畸后出现TMD症状怎么办?

  1. 及时复诊: 首要步骤是立即联系你的正畸医生! 详细描述症状(何时开始、具体表现、诱因等),医生会进行临床检查,评估症状与矫正的关系。
  2. 初步处理:
    • 保守治疗: 医生可能会建议:
      • 调整咬合: 调磨早接触点或干扰点。
      • 调整矫正器: 如调整弓丝、更换橡皮筋等。
      • 短期使用咬合垫: 通常是稳定咬合垫或松弛肌肉的咬合垫,帮助关节适应和缓解症状。
      • 物理治疗: 热敷、冷敷、理疗(如超声波、激光)、按摩、张口训练等。
      • 药物: 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
      • 行为指导: 避免大张口、硬食,放松训练。
  3. 多学科协作:
    • 如果症状持续、严重,或正畸医生判断主要问题不在咬合干扰,可能会建议转诊给:
      • 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或TMJ专科医生: 进行更专业的关节评估和治疗。
      • 物理治疗师: 专攻头颈部的物理治疗。
      • 疼痛管理专家或心理医生: 对于慢性疼痛或与压力相关的TMD。
  4. 重新评估矫正方案(在极少数情况下): 如果经过多方会诊,确认TMD主要是由不合理的正畸方案或过度矫正引起的,且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考虑调整甚至部分拆除矫正装置,重新评估咬合,但这通常是最后的选择。
  • 牙齿矫正本身不是导致TMD的元凶,但咬合关系的改变是诱发或加重TMD的重要因素之一。
  • 风险存在,但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全面评估、谨慎设计、精细治疗、良好保持)可以显著降低风险。
  • 预防胜于治疗: 严格的正畸前评估和周密的方案设计是关键。
  •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不要自行处理或忍耐,应尽快联系你的正畸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和处理,早期干预效果通常更好。
  • 个体差异大: 并非所有矫正者都会发生TMD,风险因人而异。

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重视咬合和关节健康的正畸医生进行矫正,是预防TMD发生的最有效保障。 如果你在矫正过程中或矫正后有任何关节不适,务必及时与医生沟通,不要忽视这些信号。💪🏻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