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上额窦低对种植牙究竟会带来哪些危害?

上颌窦位置较低(通常指上颌窦底壁位置较低,导致上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不足)是种植牙,尤其是上颌后牙区种植牙,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它带来的坏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上额窦低对种植牙究竟会带来哪些危害?-图1

  1. 骨量不足,无法直接种植:

    • 核心问题: 种植体需要植入牙槽骨内,并且需要足够的骨高度(垂直骨量)来保证种植体的稳定性、长期成功率和避免并发症,如果上颌窦底壁位置过低,意味着该区域的牙槽骨高度不足,可能无法直接植入足够长度的种植体。
    • 后果: 医生可能无法进行常规的种植手术,或者只能植入过短的种植体,过短的种植体承受咬合力能力下降,长期成功率降低,更容易松动或失败。
  2. 种植体穿透上颌窦的风险:

    • 直接风险: 在骨量不足的情况下,如果医生经验不足或操作不当,种植体尖端很容易在植入过程中穿透上颌窦底壁的黏膜,甚至进入上颌窦腔。
    • 严重后果:
      • 感染: 上颌窦是一个与鼻腔相通的空腔,含有细菌,种植体进入上颌窦会导致细菌污染种植体周围,引发严重的感染(上颌窦炎),可能导致种植失败。
      • 种植体失败: 感染、缺乏骨支持、异物反应等都会导致种植体无法成功骨结合而失败。
      • 鼻漏: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形成口腔与鼻腔之间的异常通道(鼻漏)。
      • 需要取出种植体: 一旦发生穿孔,通常需要取出种植体,待上颌窦炎症完全消退、黏膜愈合后,再考虑其他方案。
  3. 种植体与上颌窦壁过近的长期风险:

    • 即使没有穿孔: 即使种植体没有穿透上颌窦,但如果种植体顶端距离上颌窦黏膜过近(通常认为小于1mm风险较高),长期也存在隐患。
    • 慢性炎症: 种植体可能持续刺激上颌窦黏膜,导致慢性炎症反应(种植体周围炎或上颌窦炎),表现为疼痛、肿胀、鼻腔分泌物增多、异味等。
    • 骨吸收加速: 慢性炎症会加速种植体周围骨吸收,进一步破坏骨支持,最终导致种植体松动失败。
    • 黏膜穿孔延迟发生: 这种持续的刺激可能在数月甚至数年后才导致黏膜穿孔,造成后期并发症。
  4. 需要额外的复杂手术(增加风险、费用、时间):

    •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骨量不足的问题,医生通常需要进行上颌窦提升术(也叫上颌窦内提升术或上颌窦外提升术/开窗术)来增加骨高度。
    • 额外风险: 这些手术本身就有额外的风险,包括:
      • 上颌窦黏膜穿孔: 这是上颌窦提升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5-20%,处理不当同样会导致感染、种植失败等严重后果。
      • 出血: 手术区域血管丰富,出血可能较多。
      • 肿胀、疼痛: 术后反应通常比普通种植手术更明显。
      • 感染: 手术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 愈合时间延长: 需要等待植入的骨材料(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等)与自体骨融合(骨结合),通常需要4-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后才能进行二期手术(安装基台)和最终牙冠。
    • 增加费用: 上颌窦提升术本身是一项额外收费的手术,加上骨材料费用,总治疗费用显著增加。
    • 增加时间: 整个治疗周期延长(通常需要6-12个月或更长)。
  5. 美学风险(前牙区):

    虽然上颌窦低主要影响后牙区,但如果涉及前磨牙区域,或者患者对美学要求极高,骨量不足可能导致种植体植入位置不够理想,影响最终的牙龈形态和美观。

上颌窦低对种植牙的主要坏处是:

  • 直接导致骨量不足,阻碍种植体植入。
  • 显著增加种植体穿透上颌窦的风险,引发严重感染和失败。
  • 即使未穿透,长期刺激也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和骨吸收,影响种植体寿命。
  • 迫使患者接受更复杂、风险更高、费用更贵、时间更长的上颌窦提升手术。

应对策略:

  1. 精确评估: 术前必须进行详细的CBCT(锥形束CT)检查,精确测量上颌窦底壁位置、骨量、骨密度、窦腔形态等。
  2. 经验丰富的医生: 选择擅长处理上颌窦区域种植和上颌窦提升术的医生至关重要。
  3. 选择合适的方案:
    • 骨量足够: 直接种植。
    • 骨量轻度不足: 可能选择上颌窦内提升术(创伤相对较小)。
    • 骨量严重不足: 通常需要上颌窦外提升术/开窗术(骨增量效果更可靠,但创伤更大)。
    • 特殊情况: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考虑穿颧骨种植或穿翼板种植等更复杂的替代方案。
  4. 充分沟通: 医生应详细告知患者存在的风险、需要进行的额外手术、预期效果、费用和恢复时间。

上颌窦低是上颌后牙种植牙的主要障碍,它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但通过现代影像学技术、外科手术技巧(尤其是上颌窦提升术)以及经验丰富的医生团队,这些挑战通常可以被克服,最终实现成功的种植修复,关键在于术前充分评估、制定合理方案以及医患充分沟通。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