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是一个需要多步骤、多阶段进行的复杂治疗过程,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整个过程需要口腔种植医生、修复医生、牙周医生以及技术人员的紧密协作,以下是种植牙的主要步骤:

🦷 一、术前评估与规划阶段
-
口腔检查与病史采集:
- 医生会详细询问您的全身健康状况(如糖尿病、心脏病、骨质疏松、吸烟史、用药史等)和口腔局部情况(缺牙原因、邻牙健康、咬合关系、口腔卫生习惯等)。
- 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牙齿、牙龈、咬合、口腔黏膜等。
-
影像学检查:
- 关键步骤! 通常需要拍摄锥形束CT,这是评估牙槽骨数量、质量、密度、形态以及重要的解剖结构(如下牙槽神经管、上颌窦)的金标准。
- 可能还需要拍摄全景片(曲面断层片)、根尖片等作为补充。
-
模型分析:
取口腔模型(传统印模或口内扫描),用于诊断、设计、制作手术导板(如需)以及后期修复设计。
-
制定治疗计划:
- 基于以上所有信息,医生会与您充分沟通,确定:
- 是否适合种植牙?
- 需要种植几颗?
- 种植体的品牌、型号、直径、长度选择。
- 种植位置、角度。
- 是否需要额外的骨增量手术(植骨、上颌窦提升等)?
- 手术方案(是否需要手术导板?)。
- 修复方案(是做单冠、桥还是覆盖义齿?材料选择?)。
- 预估治疗时间和费用。
- 术后维护计划。
- 基于以上所有信息,医生会与您充分沟通,确定:
🏥 二、种植体植入手术阶段
-
术前准备:
- 口腔清洁:可能需要进行专业的洁牙。
- 药物准备: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止痛药等。
- 签署知情同意书。
-
种植体植入手术:
- 麻醉: 局部麻醉,确保手术无痛。
- 切口: 在缺牙区域的牙龈上做切口,翻开牙龈瓣,暴露牙槽骨。
- 备洞: 使用专用钻头,在牙槽骨上逐级扩大,形成与种植体形态相匹配的窝洞,这个过程需要非常精确,避免损伤重要的解剖结构。
- 植入种植体: 将选定的种植体(类似螺钉状)旋入或压入预备好的窝洞中,种植体顶端通常低于牙槽骨表面或与骨面平齐。
- 缝合: 将牙龈瓣复位,缝合伤口。
- 术后指导: 医生会告知术后注意事项(饮食、口腔卫生、用药、复诊时间等)。
-
骨结合期(愈合期):
- 核心阶段! 种植体植入后,需要与牙槽骨发生骨结合,即骨头细胞生长并与种植体表面紧密结合,使其成为牙槽骨的一部分,这个过程是种植成功的生物学基础。
- 时间: 通常需要 3-6个月,甚至更长(如骨增量后),具体时间取决于:
- 种植体位置(上颌骨愈合通常慢于下颌骨)。
- 患者年龄、健康状况。
- 骨的质量和数量。
- 是否有骨增量手术。
- 期间: 种植体被牙龈组织覆盖,处于“隐藏”状态,患者可能佩戴临时活动义齿(注意避免压迫手术区域)。
🔧 三、二期手术与基台连接阶段(如需)
-
二期手术(暴露种植体):
- 目的: 如果种植体在骨结合期是被完全埋入牙龈下的(埋入式愈合),二期手术是为了暴露种植体顶部,连接基台。
- 过程: 在局部麻醉下,切开牙龈,去除覆盖在种植体顶部的组织,暴露种植体连接部位,缝合牙龈,形成围绕基台的袖口(龈袖口)。
- 时间: 通常在骨结合完成后进行(即第7步结束后)。
-
基台连接:
- 目的: 基台是连接种植体和上方牙冠的中间部件,起到支撑和传递咬合力的作用。
- 过程: 在暴露的种植体上,旋入选定的基台,基台高度、角度、直径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最终修复体的位置、咬合和美观。
- 取模: 基台连接后,医生会取印模或进行口内扫描,用于制作最终的牙冠或桥体,有时会先安装一个临时基台和临时牙冠,在最终修复体制作期间维持美观和一定的功能。
🎨 四、最终修复体制作与安装阶段
-
最终修复体制作:
- 设计: 根据取模/扫描数据、患者面型、邻牙颜色等,由修复医生和技师共同设计牙冠/桥体的形态、颜色、材质(如全瓷、烤瓷、金属等)。
- 制作: 在技工室完成最终修复体的制作。
-
最终修复体安装:
- 试戴: 患者回到诊室,医生将制作好的牙冠/桥体在基台上试戴,检查:
- 密合度: 与基台和邻牙是否贴合紧密。
- 咬合: 与对颌牙、邻牙的咬合关系是否正确、有无干扰。
- 美观: 颜色、形态、大小是否协调自然。
- 舒适度: 有无异物感。
- 粘固/螺丝固位: 确认合适后,用专用的粘接剂将牙冠粘固在基台上,或者用螺丝将修复体固定在基台上(螺丝固位通常便于日后拆卸维修)。
- 调整与抛光: 进行精细的咬合调整和表面抛光。
- 试戴: 患者回到诊室,医生将制作好的牙冠/桥体在基台上试戴,检查:
🔄 五、术后复查与维护阶段
-
定期复查:
- 种植完成后并非一劳永逸,医生会安排定期复查(如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之后每年1-2次),检查:
-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牙龈有无红肿、出血、退缩)。
- 种植体周围骨状况(通过影像学检查)。
- 修复体功能与美观。
- 口腔卫生维护情况。
- 种植完成后并非一劳永逸,医生会安排定期复查(如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之后每年1-2次),检查:
-
日常维护:
- 专业维护: 定期进行专业的种植体周围清洁(洁治、刮治),这是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关键。
- 家庭维护: 患者需要像对待天然牙一样,进行认真的日常口腔清洁:
- 正确刷牙(包括种植体区域)。
- 使用牙线、牙缝刷、冲牙器等清洁邻间隙。
- 戒烟。
- 定期复查。
📌 重要注意事项
-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步骤和时间可能有所调整。
- 如果骨量充足且条件理想,可能省略二期手术(采用穿龈式愈合基台)。
- 如果骨量不足,需要在种植体植入前或同时进行骨增量手术(植骨、上颌窦提升等),这会延长整体治疗时间。
- 对于即刻种植(拔牙后立即植入种植体)或即刻负重(种植后短期内戴牙)等特殊技术,流程会有所不同。
- 时间跨度: 整个过程从开始到完成,通常需要 4-12个月,甚至更久(尤其是需要复杂骨增量时)。
- 团队协作: 成功的种植牙需要多学科医生和技师的专业配合。
- 患者配合: 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遵医嘱复诊、良好的全身健康状况对长期成功至关重要。
- 风险: 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如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种植体失败、种植体周围炎等,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正规的医疗机构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种植牙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与您的口腔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您个人的具体方案和预期,是获得满意结果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