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手术涉及多个步骤和不同的技术,因此其名称会根据具体操作、阶段和技术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种植牙手术名称,按主要阶段和技术分类:

主要阶段名称
-
种植体植入术:
- 这是最核心的手术步骤,指将人工牙根(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内的过程。
- 也常被称为 种植手术 或 种植体置入术。
-
二期手术:
- 在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骨结合)完成后进行的手术。
- 主要目的是 安装基台:将连接种植体和上部牙冠的基台暴露并连接到种植体上。
- 也称为 基台连接术 或 愈合基台置入术(如果安装的是临时愈合基台)。
-
上部修复(戴牙冠):
- 在基台安装完成后,进行牙冠、牙桥或义齿的安装和调整。
- 虽然这通常由修复科医生在门诊完成,不涉及手术切开,但有时也包含在广义的种植治疗流程中,称为 种植修复 或 上部结构修复。
根据技术特点的名称
-
即刻种植术:
- 在拔除患牙的同时,立即植入种植体。
- 适用于拔牙窝条件良好的情况。
-
延期种植术:
- 在拔牙后等待一段时间(通常3-6个月,甚至更久),待拔牙窝完全愈合、骨组织稳定后再植入种植体。
- 这是最传统和常用的方法。
-
即刻负重术:
- 在种植体植入后当天或短期内(通常几天内) 就在种植体上安装临时或永久的修复体(牙冠、牙桥或义齿),让患者即刻获得咀嚼功能。
- 需要严格的适应症和充分的骨支持。
-
All-on-4 / All-on-6 技术:
- 一种特殊的种植技术,用于全口或半口缺牙。
- 通过植入4颗或6颗种植体(通常在后牙区倾斜植入以避开解剖结构),支撑一个固定的、即刻负重的全口义齿。
- 也称为 即刻负重全口种植修复。
-
上颌窦提升术:
- 当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不足,靠近上颌窦(鼻腔底部的空腔)时,需要进行此手术来增加骨量。
- 上颌窦内提升术: 通过种植窝洞底部,向上推起上颌窦粘膜,在下方植入骨粉。
- 上颌窦外提升术: 在上颌窦外侧壁开窗,将粘膜完整剥离,向下方植入骨粉,再关闭窗口。
-
骨增量手术:
- 当牙槽骨量不足(宽度、高度或体积)时,通过各种方法增加骨量,为种植体提供足够支持。
- 引导骨再生术: 使用屏障膜覆盖骨缺损区,引导自体骨或骨替代材料再生。
- 骨移植术: 植入自体骨(如取自颌骨、髂骨)、异体骨或骨替代材料来填充骨缺损。
- 骨劈开术/骨挤压术: 对于牙槽骨宽度不足但高度尚可的情况,通过劈开或挤压牙槽嵴来增加宽度。
- 牵张成骨术: 通过缓慢牵拉骨组织,刺激新骨形成,用于严重的骨缺损。
-
软组织增量手术:
- 当牙龈组织不足或形态不佳时,进行手术增加软组织量或改善美学效果。
- 如:游离牙龈移植术、结缔组织移植术、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等。
辅助技术名称
-
数字化导板辅助种植术:
- 利用CBCT(锥形束CT)和口内扫描数据,在计算机上设计种植方案,并制作手术导板。
- 手术中将导板戴在患者口内,引导种植体按预设的位置、角度和深度植入,提高精确度。
-
微创种植术:
指采用创伤更小的手术方式,如不翻瓣或小切口翻瓣,减少手术创伤、出血和术后不适感,常结合数字化导板使用。
种植牙手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名称反映了不同的操作阶段(植入、二期、修复)、采用的技术(即刻/延期/即刻负重、All-on-4/6)、解决的具体问题(骨量不足、上颌窦问题、软组织不足)以及使用的辅助手段(数字化导板、微创)。
具体使用哪个名称,取决于患者的口腔条件、医生的治疗方案以及实际执行的手术步骤。 在咨询医生时,他们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详细解释需要进行的手术名称和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