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的更换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绝对不能自行处理或找不专业的医生操作,是否需要更换、如何更换,完全取决于种植牙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种植体本身的状况以及周围骨组织的情况。

以下是关于种植牙更换的详细说明:
🦷 一、 为什么需要更换种植牙?
种植牙虽然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但并非一劳永逸,可能需要更换的原因包括:
-
基台或牙冠损坏(最常见):
- 牙冠崩瓷、破裂、磨损: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牙冠是暴露在口腔中的部分,长期咀嚼、意外撞击或材料老化可能导致损坏,这种情况通常只需要更换牙冠(上部修复体),种植体(植入牙槽骨的部分)本身是完好的,可以保留。
- 基台损坏或螺丝松动: 基台是连接种植体和牙冠的中间部件,螺丝松动、折断或基台本身折裂也需要更换,有时可能需要更换整个基台组件。
-
种植体周围炎:
- 这是种植牙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类似于天然牙的牙周炎,由于口腔卫生维护不当、吸烟、糖尿病控制不佳、咬合力过大等原因,导致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发炎、感染、骨吸收。
- 轻中度: 通过专业的洁治(种植体刮治)、上药、抗生素治疗、加强口腔卫生指导等,可能控制炎症,保留种植体。
- 重度骨吸收: 如果骨吸收严重,导致种植体松动、暴露,或者炎症无法控制,可能需要取出失败的种植体,进行骨增量手术,待骨愈合后重新植入新的种植体。
-
种植体失败或松动:
- 初期失败: 种植体植入后未能与牙槽骨成功结合(骨结合失败),导致种植体松动,这种情况通常在术后几个月内发现,需要及时取出。
- 晚期失败: 种植体在行使功能多年后,由于过大的咬合力、持续的微动、严重的骨吸收(如种植体周围炎未控制)等原因导致松动,这通常意味着骨结合已经丧失或严重破坏,需要取出。
-
美学或功能需求改变:
- 随着年龄增长、邻牙状况变化(如邻牙缺失变色、移位),或者患者对美观要求提高,原有的种植牙颜色、形态、与邻牙牙龈关系不协调,可能需要更换牙冠以达到更好的美学效果。
- 咬合关系发生改变,原有种植牙受力异常,需要调整或更换修复体。
-
种植体本身折裂:
- 虽然现代种植体材料强度很高,但在极端情况下(如过大外力、材料缺陷、长期疲劳),种植体体部也可能发生折裂,这种情况必须取出并更换。
🛠 二、 种植牙更换的具体步骤(以需要更换整个种植体为例)
更换整个种植体(包括取出旧种植体、植入新种植体)是一个外科手术,比初次种植更复杂,风险也相对更高,通常步骤如下:
-
全面评估和诊断(最重要的一步):
- 口腔检查: 医生会详细检查口腔状况,包括牙龈健康、咬合关系、邻牙情况。
- 影像学检查:
- CBCT(锥形束CT): 这是评估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程度、骨量、与邻牙及重要解剖结构(如下牙槽神经、上颌窦)位置关系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种植体在骨内的位置、松动情况、骨缺损范围。
- 根尖片(牙片): 辅助观察牙冠、基台、种植体颈部的情况。
- 探诊和出血指数: 评估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炎症程度。
- 松动度检查: 评估种植体的稳定性。
- 分析失败原因: 明确是机械损坏、感染、骨吸收还是其他原因,这对制定后续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
制定治疗方案:
- 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向患者解释:
- 是否必须更换整个种植体?还是只需更换牙冠/基台?
- 如果需要更换种植体,取出旧种植体的手术方案(翻瓣、微创等)。
- 骨缺损的情况:是否需要植骨?植骨的类型(自体骨、异体骨、骨代用品)?
- 新种植体植入的时机:是同期植入(取出旧种植体后立即植入新的)还是延期植入(等待骨愈合后再植)?这取决于骨缺损的范围、感染控制情况、骨量是否充足。
- 整个治疗的时间周期和费用。
- 与患者充分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
- 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向患者解释:
-
手术阶段(取出旧种植体 + 植入新种植体 - 如同期进行):
- 消毒和麻醉: 严格消毒口腔,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或阻滞麻醉。
- 切口和翻瓣: 在种植体周围做切口,翻开牙龈组织,暴露种植体及其周围的骨组织。
- 取出旧种植体:
- 尝试旋出: 如果种植体没有严重骨结合或骨包埋,医生会尝试用专用器械将其旋出。
- 骨凿/超声骨刀取出: 如果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紧密(骨整合良好)或被大量骨组织包埋,需要用骨凿或超声骨刀小心地将其从骨中分离并取出。操作需要极其精细,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骨缺损或损伤邻牙。
- 处理骨缺损:
- 清理感染组织、肉芽组织。
- 修整不平整的骨面。
-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植骨: 如果骨缺损较大(骨量不足),为了给新种植体提供稳固的基础,通常需要进行植骨手术,植骨材料可能取自患者自身(如颌骨块、骨屑),或使用人工骨粉。
- 植入新种植体(同期植入): 如果骨条件允许(缺损不大、感染控制好、骨量充足),医生会立即在原位或调整位置后植入新的种植体,植入后缝合牙龈。
- 延期植入(更常见): 如果骨缺损严重、感染未完全控制或骨量严重不足,医生会先取出旧种植体,清理骨缺损,可能植骨,然后让伤口愈合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待新骨形成、骨量足够后,再进行第二次手术植入新的种植体。
-
二期手术(如延期植入):
在骨愈合后进行,切开牙龈,暴露种植体顶部,安装愈合基台,让牙龈围绕基台形成良好的袖口形态,为最终戴牙做准备,通常需要等待1-2周。
-
最终修复(戴牙):
- 取模:在牙龈形态稳定后,用专用取模材料获取印模。
- 技工室制作:技工根据模型制作个性化的基台和牙冠(全瓷、烤瓷等)。
- 试戴和粘接:医生试戴基台和牙冠,检查咬合、接触点、美观度等,确认合适后,用粘接剂将牙冠固定在基台上。
⚠ 三、 更换种植牙的注意事项和风险
- 复杂性更高: 二次手术区域已有疤痕组织,解剖结构可能改变,操作难度增加,对医生技术要求极高。
- 骨量问题: 旧种植体取出后常伴随骨缺损,可能需要额外的植骨手术,延长治疗时间,增加费用和创伤。
- 成功率: 虽然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取得很高的成功率,但二次种植的成功率通常略低于初次种植,关键在于彻底清除感染源、良好的骨增量技术和精细的手术操作。
- 费用更高: 由于手术更复杂、可能涉及植骨、需要多次就诊和更长的修复周期,更换整个种植体的费用通常显著高于初次种植,也高于只更换牙冠的费用。
- 时间更长: 整个过程(尤其涉及植骨和延期植入)可能需要6个月到1年甚至更长时间。
-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要求严格,遵循医嘱服用抗生素、止痛药,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术区咀嚼硬物、吸烟等,对最终成功至关重要。
- 寻找专业医生: 必须找在种植修复领域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处理复杂病例和种植体周围炎的资深种植专科医生或机构。 不要因为价格或便利性而选择不靠谱的医生。
- 只换牙冠/基台: 如果问题出在暴露的牙冠或基台上,而种植体本身稳固、周围健康,这是相对简单的情况,只需取模制作新的修复体即可。
- 更换整个种植体: 如果种植体松动、严重折裂、因种植体周围炎导致骨吸收无法控制,或者需要彻底解决感染源,就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取出旧种植体,并根据骨缺损情况决定是否植骨,然后植入新的种植体,这是一个复杂、耗时、费用较高的过程。
最重要的一步: 当你怀疑种植牙有问题(如疼痛、松动、牙龈红肿出血、牙冠损坏、咬合不适等)时,务必立即预约你的种植医生进行专业检查评估,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原因,并为你制定最合适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切勿拖延或自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