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为什么要加骨

种植牙需要“加骨”(通常称为骨增量骨移植)是因为种植体(人工牙根)需要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牙槽骨来提供稳固的支撑,就像大树需要深厚的土壤才能稳固生长一样,如果牙槽骨因为缺牙、牙周病、外伤等原因出现了骨量不足(高度不够、宽度不够、密度不够),直接种植牙可能会导致以下严重问题:

种植牙为什么要加骨-图1

为什么骨量不足会出问题?

  1. 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差: 种植体植入时,需要与周围的骨组织紧密接触,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才能顺利愈合(骨结合),如果骨头太少或太疏松,种植体可能晃动,无法与骨头牢固结合,导致手术失败。
  2. 长期稳定性不足: 即使勉强种上,骨头量不足也意味着种植体周围的骨头“根基”不牢,在咀嚼等日常功能负载下,种植体容易松动、下沉,甚至脱落。
  3. 种植体周围骨吸收: 如果种植体周围的骨头本身就很薄,长期负载会加速骨头的吸收(萎缩),导致种植体颈部暴露、牙龈退缩、影响美观,甚至引发种植体周围炎。
  4. 美学效果差: 在前牙区,骨量不足会导致种植牙的牙龈形态不自然、塌陷,看起来“假”或者“像假牙”,影响笑容美观。
  5. 无法植入足够长度的种植体: 为了获得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和分散咬合力,种植体通常需要一定的长度,如果骨头高度不够,就无法植入足够长的种植体,影响其强度和稳定性。
  6. 上颌窦穿孔风险: 在上颌后牙区,牙根上方就是上颌窦(一个空腔),如果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种植体可能直接穿入上颌窦,引发感染、疼痛等问题。
  7. 神经损伤风险: 在下颌后牙区,牙槽骨下方有重要的下牙槽神经管,如果骨头宽度不足,种植体可能靠近甚至损伤神经,导致下唇麻木。

骨增量(加骨)解决什么问题?

骨增量手术的核心目的就是创造或增加种植体周围健康的骨量,为种植体提供理想的“土壤”,具体解决以下问题:

  1. 增加骨高度:

    • 上颌窦提升术: 针对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通过手术将上颌窦底粘膜(膜)抬起,在骨壁和粘膜之间填充骨粉或骨块,增加骨高度,为种植体提供足够空间,这是最常见的骨增量手术之一。
    • 骨块移植: 对于严重的骨高度缺损,可能需要从身体其他部位(如下颌骨、髂骨)取一小块骨头(块状骨)移植到缺损区域,恢复骨高度。
  2. 增加骨宽度:

    • 引导骨再生术: 在骨头宽度不足的区域,利用骨膜(屏障膜)覆盖在骨缺损表面,阻止软组织(牙龈)长入骨缺损区,同时在下方填入骨粉,引导自身骨头缓慢生长,增加骨宽度,这是最常用的增加骨宽度的技术。
    • 骨劈开/骨挤压术: 对于宽度轻度不足但有一定高度的情况,可将牙槽嵴“劈开”或用器械挤压,在缝隙中植入骨粉,增加宽度。
  3. 改善骨密度: 对于骨质疏松或长期缺牙导致的骨密度疏松区域,植骨可以提供支架,引导新骨形成,改善局部骨质量。

  4. 拔牙位点保存: 在拔牙后立即进行骨增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拔牙窝的自然吸收和萎缩,为未来的种植牙保留足够的骨量。

骨增量常用的材料

  • 自体骨: 从患者自身取骨(如下颌骨外斜线、颏部、髂骨等),优点是骨活性最高,无排异反应,成骨效果好,缺点是需要额外手术创伤,取骨量有限。
  • 异体骨: 来自人类捐献者的骨组织(经过严格处理消毒),优点是来源相对充足,无需额外取骨创伤,缺点是存在极低排异风险,骨活性略低于自体骨。
  • 异种骨: 来自其他动物(主要是牛)的骨组织(经过严格处理消毒),优点是来源广泛,价格相对较低,缺点是骨活性较低,吸收速度较快,可能需要时间替代。
  • 人工骨: 人工合成的生物陶瓷材料(如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优点是无生物源性风险,可塑性好,缺点是骨活性相对较低,主要起支架作用,最终需要自身骨长入替代。

种植牙“加骨”是弥补牙槽骨缺损、为种植体创造理想植入条件的关键步骤,它不是“额外”的操作,而是确保种植牙长期成功、稳定、美观和功能的基础保障,当医生评估发现患者骨量不足时,进行骨增量手术是必要且常规的治疗方案,虽然会增加治疗时间、费用和手术次数,但能显著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和远期效果,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复杂问题,是否需要加骨、采用哪种方式加骨,需要由专业的口腔种植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口腔条件(CBCT评估)和种植计划来决定。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