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手术的分期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牙槽骨条件、是否需要植骨、是否采用即刻种植/即刻负重技术等)以及医生的治疗方案,但最经典、最普遍的分法是三期法:

🦷 一、最经典的三阶段法(最常见)
-
第一期:种植体植入手术
- 目的: 将人工牙根(种植体)植入到缺牙区的牙槽骨内。
- 过程:
- 术前检查与设计(拍CBCT、取模、制定方案)。
- 局部麻醉。
- 切开牙龈,翻开黏骨膜瓣,暴露牙槽骨。
- 在牙槽骨上预备种植窝洞。
- 将种植体旋入或压入窝洞内。
- 缝合牙龈。
- 术后: 种植体在牙槽骨内进行“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即骨头与种植体表面紧密结合,这个过程需要3-6个月(具体时间因人而异,骨质条件好可能短一些)。
-
第二期:二期手术与基台连接
- 目的: 暴露埋在牙龈下的种植体顶端,并安装“基台”(Abutment),作为连接种植体和最终牙冠的中间结构。
- 过程:
- 局部麻醉。
- 在种植体顶端的牙龈上做一个小切口。
- 用器械将牙龈组织翻开,暴露种植体顶端。
- 安装愈合基台(暂时性的基台)或永久基台(取决于后续计划)。
- 缝合牙龈,使基台部分暴露在口腔内。
- 术后: 牙龈需要1-2周愈合,形成良好的袖口形态,如果安装的是愈合基台,之后需要复诊更换为永久基台并取模;如果是永久基台,则可直接进入下一阶段。
-
第三期:最终牙冠修复
- 目的: 制作并安装最终用于咀嚼和美观的牙冠(或桥)。
- 过程:
- 取模:在安装好的基台上取印模,记录基台位置和咬合关系。
- 比色:选择与邻牙颜色匹配的牙冠材料。
- 技工室制作:根据模型和比色制作牙冠。
- 试戴与粘接:试戴牙冠,检查形态、颜色、咬合是否合适,确认无误后用粘接剂将牙冠固定在基台上。
- 完成: 种植牙修复全部完成,可以正常使用。
⚡ 二、其他分期方式(根据技术和方案简化)
-
两阶段法(部分简化):
- 将第一期和第二期合并为一个“外科阶段”,第三期为“修复阶段”,即:
- 外科阶段: 包括种植体植入和二期基台连接(有时在植入后不久进行,称为“早期暴露”)。
- 修复阶段: 制作戴牙冠。
- 或者,对于即刻种植(拔牙后立即植入种植体)或即刻负重(种植后当天或短期内戴临时牙冠)的情况,分期可能更少,但核心步骤仍在,只是时间间隔大大缩短或合并操作。
- 将第一期和第二期合并为一个“外科阶段”,第三期为“修复阶段”,即:
-
单阶段法(较少见):
- 在种植体植入手术的同时,就安装一个高度低于牙龈的“潜入式基台”,并且不缝合牙龈覆盖它(或只做很小的环状切口),使其在口腔内暴露,这样就不需要第二期手术了。
- 缺点:对医生技术要求高,感染风险相对稍大,且基台暴露后容易受到外力影响,需要患者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
骨增量手术额外分期:
- 如果患者牙槽骨严重不足,需要在种植手术前或同期进行骨增量手术(如植骨、上颌窦提升等),这会增加一个或多个额外的治疗阶段,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 骨增量阶段: 单独进行植骨手术,等待骨愈合(通常需要4-6个月甚至更久)。
- 然后进入标准的三阶段法: 种植体植入 -> 二期基台连接 -> 戴牙冠。
- 如果患者牙槽骨严重不足,需要在种植手术前或同期进行骨增量手术(如植骨、上颌窦提升等),这会增加一个或多个额外的治疗阶段,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 最经典、最普遍的分法是三期: 种植体植入 -> 二期基台连接 -> 最终牙冠修复,总治疗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以上。
- 分期可简化: 根据技术(如即刻种植/负重)和方案,可能合并为两阶段甚至单阶段,缩短整体时间。
- 骨增量增加分期: 骨量不足时,骨增量手术会额外增加治疗阶段和时间。
- 个体化方案: 具体分几期、每期间隔多久,完全取决于您的口腔条件、医生的技术方案和您选择的种植系统,医生会在术前检查后,为您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并说明分期。
建议: 在咨询种植牙医生时,务必详细询问针对您个人情况的具体治疗流程、分期、每期所需时间以及费用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