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非常稳固的,不会像天然牙那样在咀嚼或日常活动中发生移动。在特定情况下,种植牙确实有可能发生松动或移动,这通常不是种植体本身在牙槽骨内“滑动”,而是种植体与周围骨头之间的连接(骨结合)出现问题,或者受到异常外力导致。

以下是可能导致种植牙松动或移动的主要原因:
-
骨结合失败:
-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种植牙成功的关键在于种植体表面与牙槽骨之间形成牢固的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如果骨结合失败(未形成或破坏),种植体就无法稳固地锚定在骨头里。
- 原因:
- 手术因素: 手术创伤过大、种植体植入位置不佳、术中污染、患者全身健康状况不佳(如严重糖尿病、骨质疏松控制不佳、吸烟等)影响愈合。
- 术后感染: 术后伤口感染或种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是导致骨结合失败和骨头吸收的主要原因。
- 过早负重: 在骨结合完全形成前(通常需要3-6个月)过早地使用种植牙咀嚼,或者戴牙后咬合力过大,会干扰骨结合过程,甚至导致种植体微动和失败。
- 外力创伤: 种植牙区域受到意外撞击或过大外力。
-
种植体周围炎:
- 类似于天然牙的牙周炎,是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 病因: 口腔卫生维护不良,导致细菌在种植体表面(尤其是基台和牙龈交界处)形成生物膜,引发炎症,炎症导致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
- 后果: 骨头被破坏吸收后,失去对种植体的支撑,种植体就会逐渐松动、下沉甚至脱落,这是导致种植牙长期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
咬合创伤:
- 咬合力过大或分布不均: 如果种植牙的咬合面过高(早接触),或者患者有夜磨牙、紧咬牙等不良习惯,长期过大的异常咬合力会持续作用于种植体及其周围骨头。
- 后果: 这种持续的创伤力会加速种植体周围骨头的吸收,最终导致种植体松动,即使没有炎症,单纯的力学过载也可能导致骨结合失败。
-
种植体设计或材料问题(较少见):
极少数情况下,如果种植体本身设计存在缺陷(如表面处理不佳、形状不适合)或材料质量不过关,可能影响骨结合的形成或长期稳定性,但在正规医疗机构使用知名品牌产品,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
基台或修复体螺丝松动/折断:
连接种植体和上方牙冠(假牙)的基台或固定螺丝如果松动或折断,可能导致牙冠出现旋转、移位或脱落的感觉,虽然种植体本身可能还在骨内稳固,但修复体部分会表现出“移动”的迹象,这需要医生检查并重新固定或更换。
-
邻牙或对颌牙的影响:
邻牙的严重倾斜、移位或对颌牙异常伸长,可能改变种植牙的受力环境,长期下来也可能影响其稳定性。
-
骨量不足或进行性吸收:
如果种植时骨量就严重不足,或者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如感染、创伤、年龄增长)导致种植体周围骨头发生进行性吸收,最终可能无法再支撑种植体。
如何判断种植牙是否松动?
- 轻微松动: 用手指轻轻晃动种植牙,如果感觉有轻微的动度(通常小于1mm),但无明显疼痛,需要警惕,及时复诊检查。
- 明显松动: 晃动时有明显动度(大于1mm),或者伴有疼痛、咬合不适、牙龈红肿出血、牙冠位置变化(如下沉、倾斜),这通常是严重问题的信号,需要立即就医。
- 修复体问题: 如果感觉牙冠本身在晃动或位置异常,可能是螺丝松动或基台问题。
如何预防种植牙松动?
- 选择专业机构和医生: 经验丰富的医生能确保手术精准,处理各种复杂情况。
- 严格遵循医嘱: 术后愈合期(骨结合期)避免用种植牙咀嚼硬物,遵医嘱使用药物和复诊。
- 保持极佳的口腔卫生: 这是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关键!每天认真刷牙(包括种植牙区域)、使用牙线、牙缝刷、冲牙器等清洁工具,定期(至少每年1-2次)进行专业的种植体维护和洁治。
- 定期复查: 即使没有不适,也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如咬合高点、螺丝松动、早期炎症迹象)并及时处理。
- 避免不良习惯: 戒烟(吸烟是种植失败的高危因素),避免用种植牙咬硬物(如骨头、坚果壳、冰块),如有夜磨牙或紧咬牙习惯,应制作佩戴夜磨牙垫。
- 控制全身健康: 积极控制糖尿病等可能影响愈合的全身性疾病。
种植牙在成功完成骨结合后,其稳定性远超活动假牙,在正常咀嚼和日常活动中不会发生移动。松动或移动通常是种植体周围炎、骨结合失败、咬合创伤或修复体螺丝松动等问题的信号。 虽然有发生松动的风险,但通过严格选择医生、精细的手术操作、患者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定期复查以及避免不良习惯,可以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一旦发现种植牙有任何松动迹象或不适,务必及时联系你的牙医进行检查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