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矫正牙齿,通常称为正颌手术或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是一种通过外科手术移动颌骨(上颌骨和/或下颌骨)到正确位置,再配合正畸治疗(戴牙套)来矫正严重牙齿和颌骨不齐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它与单纯的牙齿矫正(戴牙套)有本质区别:
- 牙齿矫正(正畸): 主要通过施加在牙齿上的力量,在牙槽骨内移动牙齿的位置,改善咬合关系和排列,它主要解决牙齿本身的问题(拥挤、稀疏、错位)和相对较轻的颌骨问题。
- 正颌手术: 主要解决骨骼本身的严重发育不协调问题,当上下颌骨的大小、位置或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导致面部外观明显异常(如“地包天”、“天包地”、“偏颌”、“长面型”、“短面型”等)并且严重影响咀嚼、发音、呼吸等功能时,就需要通过手术来移动骨骼,为牙齿创造一个稳定、协调的基座,再配合正畸治疗精细调整牙齿位置。
什么时候需要考虑正颌手术?
当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且常规正畸治疗效果不佳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正颌手术:
- 严重的颌骨畸形:
- 上颌骨发育不足: 导致“凹面型”(“地包天”的一种,上颌后缩)。
- 上颌骨发育过度: 导致“凸面型”(“天包地”的一种,上颌前突)。
- 下颌骨发育不足: 导致“小下巴”(“鸟嘴畸形”)。
- 下颌骨发育过度: 导致“大下巴”(“地包天”的一种,下颌前突)。
- 下颌骨偏斜: 导致面部不对称。
- 长面综合征: 面部垂直向过度发育,显得脸长。
- 短面综合征: 面部垂直向发育不足,显得脸短。
- 严重的咬合功能障碍:
- 反覆合(深覆合):上牙完全覆盖下牙,甚至咬到下牙龈。
- 开颌:上下牙在咬合状态下无法接触。
- 严重的深覆盖(“龅牙”):上下牙水平向差异过大。
- 严重的牙列拥挤或稀疏,无法通过单纯正畸解决。
- 面部外观明显异常: 颌骨问题导致的面部不对称、比例失调,影响美观和自信心。
- 严重影响功能: 咀嚼效率低下、发音不清、睡眠呼吸暂停(如由下颌后缩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等。
- 单纯正畸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当牙齿试图移动到骨骼不协调的位置时,会导致不稳定、复发或功能问题。
正颌手术的过程是怎样的?
这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通常需要正畸医生和颌面外科医生紧密配合:
- 术前评估与计划:
- 全面检查: 包括口腔检查、面部照片、X光片(头颅侧位片、全景片)、CT扫描(精确评估骨骼形态和位置)、模型分析等。
- 多学科会诊: 正畸医生、颌面外科医生、可能还有牙周科医生、修复科医生共同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
- 模型外科与手术模拟: 在模型上模拟手术过程和预期效果,进行数字化手术规划(如使用CAD/CAM技术)。
- 术前正畸治疗(去代偿期): 这是关键步骤!在手术前,正畸医生会先戴牙套(通常1-2年),目的是:
- 排齐牙齿。
- 将牙齿移动到骨骼移动后能稳定的位置(去代偿),比如把前突的牙齿排直一些,为手术后退颌骨创造空间。
- 为手术预留必要的牙弓间隙。
- 正颌手术:
- 麻醉: 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 手术方式: 医生会根据畸形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
- 上颌Le Fort I型截骨术: 在上牙根下方水平截断上颌骨,将其整体移动(前移、后退、下降、旋转等)。
- 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 在下颌骨内部进行截骨,移动下颌骨体部。
- 颏成形术: 单独移动下巴骨(颏部)。
- 其他术式: 如牵张成骨术、颧骨/颧弓手术等,根据具体畸形选择。
- 移动与固定: 将移动到理想位置的颌骨块用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牢固固定,确保骨骼在愈合过程中不会移位,有时也使用颌间结扎(橡皮筋)辅助固定咬合关系。
- 术后正畸治疗(精细调整期):
- 手术后约1-3个月,骨骼初步愈合后,正畸医生会重新调整牙套。
- 目的是:
- 进一步精细调整牙齿位置,达到完美的咬合关系。
- 关闭手术前可能遗留的少量间隙。
- 处理术后可能出现的咬合问题。
- 此阶段通常持续6-12个月。
- 保持阶段:
- 所有牙齿移动完成后,需要佩戴保持器(通常是透明牙套式或固定式保持器)。
- 正颌手术后佩戴保持器至关重要! 因为骨骼和牙齿都有复发的趋势,需要长期甚至终身佩戴保持器,尤其是夜间。
正颌手术的风险与并发症
任何大手术都有风险,正颌手术也不例外,但总体上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下是安全的,可能的风险包括:
- 手术相关风险: 出血、感染、麻醉风险、血肿、伤口愈合不良。
- 神经损伤: 可能导致下唇、下巴(下牙槽神经)或舌头(舌神经)暂时性或永久性麻木、感觉异常(发生率相对较高,但永久性严重损伤较少)。
- 骨骼愈合不良或不愈合: 极少见。
- 复发: 颌骨和牙齿有回到原始位置的趋势,这是最大的挑战之一,严格遵循医嘱(尤其是佩戴保持器)是减少复发的关键。
- 咬合问题: 术后可能出现咬合干扰、开颌等,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
- 颞下颌关节问题: 可能加重或诱发关节紊乱。
- 外观效果不满意: 虽然医生会尽力模拟,但最终效果可能与预期有差异。
- 心理适应: 面部外观改变后,需要时间适应。
术后恢复与护理
- 住院时间: 通常需要住院几天到一周左右。
- 肿胀与疼痛: 术后1-3天是肿胀高峰期,之后逐渐消退,医生会开具止痛药。
- 饮食: 术后初期只能进流质或冷流质(如冰牛奶、果汁、营养液),之后逐渐过渡到软食、半流质,数周后才恢复正常饮食,避免过硬、过韧、过烫的食物。
- 口腔卫生: 极其重要! 遵医嘱使用漱口水、软毛牙刷、冲牙器等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 颌间固定: 术后可能需要颌间橡皮筋牵引固定咬合关系1-2周。
- 休息: 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
- 复诊: 严格按医生要求复诊,检查伤口愈合、骨骼稳定性和咬合情况。
重要提示
- 选择专业团队: 正颌手术是复杂的大手术,务必选择有资质、经验丰富的正畸医生和颌面外科医生组成的团队进行评估和治疗,多咨询几位专家,了解不同方案。
- 充分沟通: 与医生详细沟通你的期望、担忧、治疗计划、风险和预后,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 时间与经济成本: 整个治疗周期很长(通常2-3年甚至更久),费用较高(包括正畸、手术、住院、保持器等),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 心理准备: 手术会改变面部外观,需要有积极的心态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适应变化和应对恢复期的挑战。
- 不是唯一选择: 对于轻度或中度的颌骨问题,有时可以通过掩饰性正畸治疗(如拔牙掩饰)达到可接受的功能和美观效果,不一定需要手术,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正颌手术是矫正严重颌骨畸形、恢复功能和改善面部外观的有效手段,但它是一个复杂、耗时、需要多学科协作且有一定风险的过程,如果你或家人存在严重的牙齿颌骨问题,建议尽早咨询专业的正畸医生和颌面外科医生,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是否需要手术以及手术的具体方案、风险和预期效果,从而做出最适合自身情况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