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博口腔网

种植牙取模流程

种植牙取模先消毒口腔与器械,用初印模材制初步形态,依此做个性化托盘,注入精细材料获终模,同步记录咬合关系

术前准备阶段

口腔环境评估

  • 临床检查:确认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态(无红肿/溢脓),测量牙龈袖口深度及邻牙接触关系。
  • 影像复核:调取CBCT片验证种植体三维位置、轴向角度及骨整合情况,排除金属伪影干扰。
  • 咬合分析:使用T-Scan系统检测咬合早接触点,标记对颌牙功能尖位置。

器械与材料准备

类别 常用物品 特殊用途
物理取模 藻酸盐印模材、托盘、超硬石膏 制作传统石膏模型
数字取模 口内扫描仪(如3Shape TRIOS)、遮光剂 直接获取数字化模型
辅助工具 硅橡胶二次印模组、个性化托盘 提升复杂病例取模精度
消毒用品 75%酒精棉球、一次性手套 防止交叉感染

传统取模操作流程

▶️ 第一步:初次取模(粗模制备)

  1. 选择合适托盘:根据牙弓形态选用成品托盘或定制树脂托盘,边缘应距离黏膜皱襞2mm以上。
  2. 注入流动性材料:将藻酸盐印模材按粉液比调和至奶油状,螺旋式充填于托盘内。
  3. 功能性整塑:嘱患者做前伸咬合动作,使印模材充分进入龈沟及系带附着区,形成清晰的边缘形态。
  4. 固化后取出:静置3-5分钟待完全凝固,沿就位道反向缓慢脱模,避免撕裂软组织。

▶️ 第二步:制作个别托盘

  1. 灌注工作模型:将初模灌入超硬石膏,修整基底平面保证水平稳定。
  2. 开窗设计:在种植体对应区域开直径约8mm的圆形窗口,暴露穿龈部件。
  3. 添加定位装置:嵌入金属插销或磁性固位体,用于后续精确复位。

▶️ 第三步:终末取模(精细印模)

  1. 双重印模法:先注入轻体硅橡胶填满开窗区,再覆盖重体硅橡胶封闭周边。
  2. 被动就位技术:采用开窗式个别托盘,利用机械锁结结构确保取模时无压力变形。
  3. 动态记录:引导患者做正中咬合及侧方运动,完整捕获咬合关系。
  4. 即刻处理:立即用流水冲洗去除血渍,浸泡于氯己定溶液中消毒备用。

数字化取模技术应用

现代口腔诊疗已广泛采用口内扫描仪替代传统取模方式,具有以下优势: | 对比维度 | 传统取模 | 数字化取模 | |----------------|--------------------------|--------------------------| | 舒适度 | 异物感强,易引发恶心反射 | 非侵入式,体验舒适 | | 数据采集速度 | 耗时约15-20分钟 | 单颗牙扫描仅需60秒 | | 误差控制 | ±0.2mm以内 | ≤0.05mm高精度 | | 实时可视化 | 需翻制实体模型后才可见 | 即时呈现三维彩色模型 | | 数据传输 | 物流运输存在损坏风险 | 云端同步传输至技工端 |

种植牙取模流程-图1

典型操作步骤

  1. 安装专用咬合棒固定上下牙列相对位置;
  2. 启动扫描仪围绕种植区做连续螺旋式采集;
  3. 重点捕捉种植体肩台、穿龈轮廓及邻牙接触点;
  4. 软件自动生成STL格式文件并上传至设计中心。

关键质量控制要点

  1. 边缘完整性:必须包含至少2mm宽的健康牙龈边缘,避免收缩导致的形态失真。
  2. 压力控制:取模过程中施加力量不超过5N,防止压迫导致组织移位。
  3. 止血管理:轻微出血可用肾上腺素棉卷按压,严重渗血需暂缓操作。
  4. 时效性要求:从取模到送交加工不应超过48小时,防止石膏膨胀变形。

常见并发症预防

问题类型 成因分析 解决方案
模型气泡 混合不均或注入速度过快 分层注入+真空搅拌器混匀
倒凹区缺失 托盘选择不当 改用弹性更好的聚醚类材料
咬合抬高 未记录息止颌位 增加肌电图监测咬合放松度
颜色失真 血液污染未及时清理 现场用超声震荡器清洗模型

相关问答FAQs

Q1: 取模过程会很疼吗?会不会损伤种植体?
A: 正规操作下不会产生明显疼痛,医师会选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弹性材料,且操作力度经过严格控制,只要遵循医嘱术后24小时内避免过热饮食,不会对种植体造成影响。

Q2: 为什么有时候需要多次取模?
A: 复杂病例(如多颗缺牙、骨量不足)常需分次完成:①首次获取基础架构;②二期补充软组织形态;③必要时进行诊断蜡型试戴,这种分段式取模能最大限度保证修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