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前的全面检查是确保手术成功、安全性和长期效果的关键步骤,医生会通过一系列检查来评估你的口腔状况、全身健康状况以及骨质条件,从而制定最适合你的种植方案。

以下是种植牙前通常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
问诊与病史采集
- 主诉: 了解你为什么想种植牙(缺牙原因、位置、时间、对功能美观的影响等)。
- 现病史:
- 缺牙区的具体情况:是否有疼痛、肿胀、流脓、瘘管等。
- 口腔内其他牙齿情况:是否有蛀牙、牙周病、牙齿松动、咬合问题等。
- 既往口腔治疗史:特别是缺牙区是否有拔牙史、外伤史、手术史(如上颌窦提升、骨移植等)。
- 既往种植牙史(如有):种植体数量、位置、使用情况、是否有并发症。
- 全身病史:
- 系统性疾病: 心脏病(如心绞痛、心梗、瓣膜病、支架/搭桥术后)、高血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骨质疏松症、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癌症(特别是头颈部放疗史)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手术安全、愈合过程或种植体骨结合。
- 药物使用史: 抗凝药(如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膦酸盐类药物(如治疗骨质疏松的唑来膦酸)、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抗骨质疏松药(如地舒单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影响骨代谢或导致颌骨坏死(ONJ)。
- 过敏史: 对药物、材料(如钛金属、麻醉药)等过敏情况。
- 吸烟史: 吸烟是种植失败的重要风险因素,需要详细记录吸烟量和年限。
- 酒精滥用史。
- 精神健康状况: 是否有严重焦虑、恐惧或无法配合治疗的情况。
- 家族史: 特别是遗传性出血性疾病、骨质疏松等。
- 生活习惯: 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对种植牙的期望值和依从性(能否遵医嘱维护)。
口腔临床检查
- 视诊与触诊:
- 检查缺牙区牙龈形态、颜色、质地,是否有炎症、增生、瘘管。
- 检查缺牙区牙槽嵴的宽度、高度、形态,以及粘膜的厚度和弹性。
- 检查邻牙和咬合牙的情况(松动、龋坏、磨损、伸长、倾斜等)。
- 检查口腔软组织(舌、颊、腭、口底)是否有异常。
- 口腔卫生评估: 使用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等评估口腔卫生状况,判断是否存在活动性牙周炎。牙周健康是种植成功的基础。
- 咬合关系检查:
- 分析缺牙区在牙列中的位置(前牙区/后牙区)。
- 检查缺牙区对颌牙是否有伸长、下垂。
- 评估咬合关系(正中咬合、前伸咬合、侧方咬合),判断是否存在干扰、早接触、创伤性咬合等,这关系到种植牙的修复设计和长期稳定性。
- 口腔模型研究:
- 取研究模型: 制作上下颌的石膏模型,用于:
- 精确测量缺牙间隙大小、邻牙倾斜度。
- 分析咬合关系和颌间距离。
- 进行诊断性蜡型,初步设计修复体形态。
- 制作手术导板(有时需要)。
- 取研究模型: 制作上下颌的石膏模型,用于:
- 牙周检查: 评估全口牙周状况,包括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出血、牙结石等。必须控制活动性牙周炎后才能进行种植手术。
- 牙髓活力测试: 检查缺牙区邻牙和对颌牙的牙髓活力,判断是否有隐匿性牙髓炎或坏死。
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
- 根尖片(小牙片):
- 初步了解缺牙区牙槽骨的垂直高度、密度。
- 观察邻牙牙根形态、长度、有无根尖病变、牙槽骨吸收情况。
- 评估缺牙区牙槽嵴顶的形态。
- 局限性: 不能提供三维信息,容易产生放大和变形,对骨宽度和重要解剖结构(如下牙槽神经管、上颌窦)的显示有限。
- 曲面体层片(全景片):
- 提供全口牙列、颌骨、上颌窦、下颌神经管、颞下颌关节的二维影像。
- 评估缺牙区牙槽骨的垂直高度和大致宽度。
- 观察邻牙牙根、牙槽骨吸收情况。
- 识别重要的解剖结构(如下颌神经管、颏孔、上颌窦底)及其与缺牙区的位置关系。
- 评估颌骨是否有囊肿、肿瘤、骨折等病变。
- 局限性: 同样存在二维影像的放大、变形问题,对骨宽度和复杂解剖结构的精确评估不足。
- 锥形束CT(CBCT): 这是种植术前评估的金标准!
- 提供缺牙区颌骨的三维立体影像。
- 精确测量:
- 骨高度(从牙槽嵴顶到重要解剖结构如下颌神经管上缘/上颌窦底的距离)。
- 骨宽度(颊舌径)。
- 骨密度(可大致评估骨的类型)。
- 缺牙间隙大小。
- 精确定位: 清晰显示重要的解剖结构及其与计划种植位点的关系:
- 下颌管(包含下牙槽神经血管束)。
- 颏孔。
- 上颌窦(窦腔大小、粘膜厚度、有无炎症、骨壁情况)。
- 鼻腔。
- 颏孔神经管。
- 种植区骨皮质厚度。
- 评估骨质量: 区分皮质骨和松质骨的比例,评估骨密度(Hounsfield值)。
- 发现病变: 检测囊肿、肿瘤、骨皮质缺损、根尖病变等。
- 辅助设计: 为种植体的精确植入角度、深度、直径选择提供依据,是制作数字化种植导板的基础。
全身健康评估(根据病史和医生判断)
- 血压测量: 评估手术耐受性。
- 血糖检测(糖尿病患者): 确认血糖控制是否达标(通常要求空腹血糖<8mmol/L)。
- 凝血功能检查(长期服用抗凝药者): 评估出血风险,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或采取特殊止血措施。
- 血常规(必要时): 了解有无贫血、感染等。
- 心电图(有心脏病史或高龄者): 评估心脏功能,确保手术安全。
- 其他专科会诊(如内科、心内科、血液科): 对于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相关专科医生评估手术风险并给出处理建议。
心理评估(必要时)
- 评估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程度、期望值是否合理、依从性如何,对于严重焦虑的患者,可能需要心理疏导或镇静治疗。
检查的目的总结
- 排除手术禁忌症: 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
- 评估种植条件: 精确测量骨量(高度、宽度、密度),判断是否满足种植要求,是否需要植骨或上颌窦提升等附加手术。
- 规避风险: 识别并避开重要的解剖结构(神经、血管、上颌窦),避免损伤。
- 制定个性化方案: 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最适合的种植系统、种植体尺寸(直径、长度)、植入角度、修复方式(单冠、桥、覆盖义齿等),并规划是否需要附加手术。
- 预测成功率: 评估影响种植成功的风险因素(如吸烟、严重牙周炎、骨量严重不足、系统性疾病控制不佳等),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 确保长期效果: 通过评估咬合关系、口腔卫生、患者依从性等,为种植牙的长期稳定使用奠定基础。
重要提示:
- 选择正规机构和专业医生: 种植牙检查和手术对技术和设备要求高,务必选择有资质的口腔种植专科医生或大型综合医院的口腔科/种植中心。
- 如实告知病史: 全面的病史信息是医生安全评估和方案制定的基础,切勿隐瞒。
- 积极配合检查: 尤其是CBCT检查,虽然有一定辐射,但剂量在安全范围内,且对种植成功至关重要。
- 理解检查结果和方案: 检查后,医生会详细解释结果,并制定种植方案,务必充分理解方案内容、预期效果、潜在风险、费用以及术后注意事项,再决定是否进行种植手术。
通过以上详尽的检查,医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种植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为你的口腔健康和功能恢复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