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的第一个阶段通常被称为“种植体植入阶段”或“外科手术阶段”,这是整个种植牙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步骤之一,目标是将人工牙根(种植体)植入到牙槽骨中。

以下是这个阶段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 1. 术前准备与评估
- 全面口腔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包括牙齿、牙龈、咬合关系等。
- 影像学检查:
- 口腔全景片(曲面断层片): 初步了解全口牙齿、牙槽骨、颌骨情况。
- 锥形束CT(CBCT): 这是最重要的检查! 通过三维影像,医生可以精确评估:
- 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密度(决定能否种植、需要植骨吗)。
- 骨质情况(是否疏松、有无病变)。
- 邻牙的位置、牙根情况。
- 上颌窦位置(上颌后牙种植关键)。
- 下颌神经管位置(下颌后牙种植关键)。
- 有时可能还需要取研究模型。
- 全身健康评估: 询问病史(如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出血性疾病、骨质疏松、吸烟史、用药史等),评估是否适合手术以及需要哪些特殊注意事项,某些全身性疾病或长期服药(如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能影响种植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 口腔卫生宣教: 强调良好的口腔卫生是种植成功的基础,医生会指导如何清洁种植区域。
- 制定治疗方案: 基于检查结果,医生会与您沟通,制定详细的种植方案,包括:
- 种植体的数量、位置、角度。
- 是否需要植骨(骨增量)或软组织手术(如上颌窦提升术、骨劈开术、引导骨再生术等)。
- 手术方式(微创、常规等)。
- 预后和预期效果。
- 费用明细。
- 签署知情同意书: 您需要充分了解手术过程、风险、预期效果和替代方案后签署同意书。
🛠 2. 种植体植入手术(核心步骤)
- 麻醉: 在手术区域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确保手术过程中完全无痛。
- 切口与翻瓣: 在缺牙区域的牙龈上做一个小切口,翻开一小块牙龈组织(翻瓣),暴露下方的牙槽骨。
- 备洞: 使用专业的种植钻头(一系列直径逐渐增大的钻头),在牙槽骨上按照预先设计的精确位置、角度和深度,逐级预备出与种植体形态相匹配的窝洞,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避免损伤重要的解剖结构(如神经、血管、上颌窦)。
- 植入种植体: 将选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纯钛或钛合金种植体,像拧螺丝一样,轻轻旋入或敲入预备好的窝洞中,种植体顶部通常会连接一个愈合基台或覆盖螺丝。
- 缝合: 将翻开的牙龈组织复位,用可吸收缝线缝合伤口,关闭创口。
- 术后即刻: 手术通常在1-2小时内完成,术后医生会给予冰敷、咬棉球等指导,并开具止痛药、消炎药、漱口水等药物。
📌 3. 术后恢复与骨结合
- 术后护理: 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需要严格遵医嘱:
- 冰敷: 术后24-48小时内,在手术区域外侧进行间断冰敷,减轻肿胀和疼痛。
- 饮食: 术后24小时内避免进食,之后几天吃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用手术侧咀嚼,避免过热、过硬、辛辣刺激的食物。
- 口腔卫生: 术后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之后可用医生开的漱口水轻轻含漱,避免直接刷手术区域,保持口腔清洁非常重要。
- 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保证充足休息。
- 戒烟: 术后至少1-2周内绝对禁止吸烟,吸烟严重影响伤口愈合和骨结合。
- 按时服药: 按时服用止痛药和抗生素。
- 复诊: 按预约时间复诊拆线(通常术后7-14天)。
- 骨结合期: 这是种植体与牙槽骨发生生物学结合,成为牢固“人工牙根”的关键时期。
- 时间: 通常需要 3-6个月,具体时间取决于骨质条件、是否植骨、个人愈合能力等,上颌后牙区骨质通常较差,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 过程: 种植体表面的生物活性涂层会引导骨细胞在其表面生长、附着,最终将种植体完全包埋在自体骨组织中,达到稳定和坚固的结合。
- 表现: 在此期间,种植体被牙龈组织覆盖,看起来像是一个愈合中的小伤口,您可能暂时佩戴一个活动假牙或临时修复体(如果方案允许),但需要避免对手术区域施加过大咬合力,种植体本身在骨下是稳定的。
📌 总结第一个阶段的目标
- 成功植入人工牙根: 将种植体安全、精确地放置在理想的解剖位置。
- 为骨结合创造条件: 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和良好的术后护理,确保种植体与牙槽骨能够顺利结合。
- 评估骨结合情况: 在等待骨结合期间,医生会通过复诊检查伤口愈合情况,骨结合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检查 -> 设计 -> 手术把“人工牙根”埋进骨头里 -> 等待骨头和它长结实。 这个阶段做得好,为后面安装“牙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成骨结合后,医生会确认种植体稳固,就可以进入第二个阶段:“修复阶段”(取模、制作并安装牙冠/桥)。
